本版导读
“节能减排”下造纸企业的迷惑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是首行之路,为此,我省从2006年开始已经关停了68家渭河流域的造纸厂,生产能力由340万吨降到了260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由14.5万吨降到7万吨左右,关闭的这68家企业节水约达到了2亿吨左右。
3月7日,“两会”期间陕西省常务副省长赵正永走进新华网演播室与网友交流时谈到,作为地方政府我们下决心把这些企业关闭掉,而且我们现在还正在下决心继续推进这项工作。我们要求不能采用自己处理水的企业是要坚决关闭的,而且自己处理的水必须达到标准,实现零排放。
那么一方面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另一方面在省上一系列的措施和重压下,目前尚存的造纸企业又该面临怎样的发展之路,为此记者走进了西安市临潼区汉兴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兴公司)——一家民营的造纸企业,听听他们目前发展规划与疑虑。
治污零排——造纸企业的生存之本
除奥辉纸业、蔡伦纸业外,汉兴公司是目前西安市仅剩的三家造纸企业之一。1985年建厂的汉兴公司也像所有的造纸企业一样,在最初创立的时候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该公司现任总经理郝树说:“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国家在最初给了很大程度上的容忍,当地的老百姓也忍耐了很久。但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如果企业还不能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那必然是死路一条。”
从2000年以来,汉兴公司先后投资1亿元建立了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第三污水处理厂和汉兴碱回收厂。第三污水处理厂是在2007年四月份破土动工的,11月20日设备就进入了调试运行阶段,共投资了1800万元。为了达到环评要求,汉兴公司又先后对蒸煮前道切草除尘设备进行了改造,并对厂里原由的15条卫生纸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对热电厂化水车间每天排出的1200吨污水和1560吨冷凝水进行了全部回收。通过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汉兴公司每日减排废水11857吨,较2006年每日废水排放量41428吨下降了28.6%,全年共节水1000余万吨,每日减排COD6.45吨,较2006年每日下降了36.4%,吨耗水量由360吨下降到240吨。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动作和投资让汉兴公司逃脱了2007年被关停的厄运。目前省环境监测中心和西安市环保局都在汉兴公司安装了在线监测。一旦公司这边的环保设备停止运转,那边立刻就会发出警报。”
关停或发展——造纸企业的发展之惑
虽然已经在环保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目前的企业也已经符合了省上的治污环保标准,但作为企业掌门人的董事长郝九洲似乎仍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早在2006年省环保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工交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渭河流域造纸行业环境管理的意见》中提出今后,省内所有新建造纸项目及现有造纸企业的改扩建,一律由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审批,严格“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以杜绝新污染源产生。“十一五”期间,原则上不再批准开工建设新的造纸项目,尤其是全化学制浆造纸项目。2007年底前,渭河流域保留的规模以上的无脱墨废纸造纸企业必须逐步改进污水处理工艺和设施,全部实现“零排放”。其他废纸造纸企业也必须采用废水减排工艺,确保稳定达标;科技攻关,实行清洁生产,走循环经济之路;明确责任主体,加大监管力度。
去年底,西安市环保局副局长任永凤在2007年造纸企业污染整治情况通报会上郑重表示,“十一五”末,西安造纸企业将缩减到20家,今年西安市将在今年关闭10家造纸企业基础上严格控制保留企业的生产规模,同时再力争关闭数家造纸企业,对于重污染企业投资再大政府也坚决予以关闭。
郝九洲说:“汉兴公司目前在造纸企业中排在全省环保达标的前列,目前我们的COD排放量为350mg/L,最好时候达到290mg/L,今年我们还要建立第四污水厂,等建成后我们的COD排放量有望达到150mg/L(全国标准为450mg/L)。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如果没有长久的环保就没有长久的造纸企业,也在环保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且随着劳动力的成本的不断提高,我们不得不考虑用扩大生产的方式来减少成本,但现在政府要求我们的生产能力只能控制到5万吨,不能再动了。同时,在目前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政府对造纸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支持,这让我们不得不忧虑企业两三年后的发展,我们担忧十年以后汉兴还能不能存在。作为造纸企业的负责人,我希望一旦企业的治污环保标准达标后,政府也能出台相关的规定或政策给予我们指导性的意见和支持,不要让我们感到迷茫。”
本报记者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