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25日
工会新闻
03

“明天,我们的饭碗在哪里?”

3月6日的上午,阴雨绵绵,观音庙村的道路泥泞不堪。“我们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了。”工人文某说。

不久前,包括他在内的二十多名工人被西安科技大学机电厂(以下简称:机电厂)辞退了,至今工人向工厂提出的给予经济补偿和补缴社会保险费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十几年的同工不同酬

从1993年开始,文某等共30多名甘肃平凉职业中学的学生先后被招聘到机电厂,从事矿山机电设备的生产工作,“实际上还带大学生实习。”工人文某说。

来自甘肃平凉的技校生成了机电厂“临时工”的中坚,这次辞退的二十多人中,他们占了大部分。

“2004年学校教学评估,工厂要求得特别严格。我们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晚,没有休息日,连洗澡的时间也没有。前两年,工厂的效益好,那全是工人干出来的。”丁某很激动,又说,“现在让我们签合同,也没有人愿意签了,太伤心了。不是我们无理取闹,厂子该给我们的没有给。这些工人是很优秀的,都是中级以上职称了,都受到过厂里表彰,有的人工段管理工作都干了十几年了,还有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文某给记者拿出工人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矿业学院实习工厂机电类初级培训班结业留念的照片,时间是1996年7月16日,那时候的工人们还很清秀。

“那时候我们和那些所谓的正式工一起培训,”文某说,“可到工厂人家工资比我们高,待遇比我们好,而且还不用担心失去工作。刚来的时候给我们也说按正式工对待,谁享受到了呢?”其他工人也说:“刚来的时候还有取暖费,现在啥都没有,工会会费都白缴了。”

没有社保工资也低

十几年来,工厂只和这些工人签过两次劳动合同,一次是1993年和从平凉来的那批学生签的《西安矿业学院实习工厂计划外用工劳动合同书》,1996年到期。还有2001年的一份协议书,2003年1月1日终止。

工厂没有给被招聘来的工人办理过社保。“现在社保问题解决不了,都不知道后半辈子怎么过。‘安安心心地干一辈子。’这是我们刚来的时候一个领导给我们说的,现在叫人怎么安心?”一个工人很气愤。

工厂实行的是计件工资,任务紧的时候,每天都加班二三个小时,双休日基本加一天或者两天,2002年到2003年通宵还干过。加一个小时班也就是1块5毛钱。2007年工人的工资就是1000元到1500元的水平。

工人万某反映,曾经有个工友被大家称为“铁人”,经常是两三个床子一起开,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活,那样最多的工资才拿到1600多元。“我们的计件工资太低。”工人丁某认为。

这里是我们的家吗?

文某说:“1998年之后,厂子就不提供宿舍了,我们都租了十年的房,租房也没有补贴,这里的房租是西安最低的,但是每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都被房租水电吃了。”“而且经常要换地方。”工人范某一脸无奈。

“媳妇大多在老家,没有工作。因为物价太高了,自己一月拿的一千多一点只能养活自己,老婆孩子都没敢带过来。”万某说。他的孩子小,需要买奶粉吃,“桶装都改成袋装的了。”

“小孩以前上学要赞助费,一学期就300元,学费也得300元。今年都没有敢叫来。”工人反映说。几个工人的小孩都是上小学的年龄。文某的小孩去年下半年进了个幼儿园,交了代办费150元,择园费600元,押金600元,但是小孩生病,在学校两个月只上了22天,花了460元。生病去医院2000元又没了,两个月就花了文某4000多元,“我受不了了,今年都没有让小孩来。”

在这里,工人平时的娱乐就是看电视或者闲聊一会儿,因为他们几个住得近,而实际上,他们来西安这许多年来,也只有这么个交际圈子。“出去找工作也就是1000元到1500元,这几天也不敢出去找工作。”丁某说。

明天的饭碗在哪里?

记者问这些工人是否有回家的打算。万某苦笑道,“回平凉是不可能的了,那里原来的军工厂都倒闭了,工人早就下岗了,失业率高,就业面窄,大部分都出来打工。开饭馆的比吃饭的都多。公交车两站两毛两毛地加,全国都少有,低保才100多元,都不像个城市。”工人们无望地说:“明天,我们的饭碗在哪里?”

本报记者 马海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