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袁隆平的启迪
·魏俊兴·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当年未能当选中科院院士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一事,谈了自己的看法。
袁隆平虽然为世界水稻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年却因没得到足够的票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去年则以全票当选筛选条件更为严格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议论。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袁隆平当年完全有资格当选中科院院士,之所以没有当选,“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就此,袁隆平回答记者的提问说:“当时我的想法是,没有被选上,说明我的水平不够,因此今后我要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但是我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的目标不是为了当院士。”
不论什么原因使袁隆平未能当选我国科学院院士,但他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工作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举世公认的,是谁也抹杀不了的。这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验证了他“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的想法。
有道是,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袁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科研成果,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在做人和做事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明镜。相形之下,现实生活中,还有相当多的人,不是将工作作为奋斗目标,而是为名誉、地位以至个人利益而“努力”。这本质上的差别,必然导致结果上的大相径庭以至人格的巨大裂变。这也是有些人虽然有了高职称或耀眼的荣誉,却做不出于国于民有利的成绩,有的人甚或为了一己之利而走入歧途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而奋斗,从根本上讲,就是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从袁老“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受到启迪,对科技人员如何一门心思搞科研,对普遍大众如何做好人做好事,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