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1日

陕西工人报煤业化工专刊-文艺副刊 路 四季故事 图片新闻 老屋 家有顽童 无奈醉一回 仙人掌 变通使“难”变为“易” 陪老爸逛街 煤矿女工 图片新闻 煤的四季 梦回故乡

当前版:第A8版:煤业化工专刊-文艺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煤业化工专刊-文艺副刊
08

老屋

·钱锴·

告别老屋已近十年了,然而在我的心中却依然有着些许的留恋和不舍,因为那里写满了我对童年时光的回忆,残破的楼梯、杂乱的楼道、幼时的玩伴、亲人般的老邻居,这些熟悉而又亲切的人们仍时常在我脑中浮现,撩起我对老屋那份割舍不断的怀念。

老屋是我们矿区特有的青砖窑楼,原是矿务局成立初期建造的职工宿舍,后来许多矿工娶妻生子,随着家属到来,这里就慢慢成了家属住宅区。住在这楼上的二十多个矿工家庭,他们来自十多个不同省份和地区,来自江浙、东北等地的,大多是五十年代建矿初期响应国家号召来支援祖国西北建设的热血青年;来自河南、山东等地的,多为黄河泛滥遭灾逃荒到此的后辈们;大家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个楼上,逐渐从陌生人变成熟悉的好邻居,从不相往来到亲如一家,情感在不断地堆积……

虽然籍贯不同,生活习俗也有许多差异,但大家彼此间却处得十分融洽,整幢楼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般。做饭的时候,谁家缺盐少葱,只要吭上一声,隔壁大人就会叫孩子马上送去;谁家包饺子、做好吃的,总不忘给邻家的大娘、隔壁的孩子端上一碗;逢年过节那就更是热闹了,打年糕的、酿醪糟的、包粽子的、炸油饼的……,长长的窑楼好似一条美食街,南方、北方的特色食品应有尽有,而我们这些娃娃们就成了免费的食客,常常是吃过东家吃西家的。

记得楼上买来第一台电视的时候,那家人的房子每晚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就好像电影院一般热闹,五、六十人挤在一起对着电视一会大笑,一会伤感,一会感动不已,一会咬牙切齿……现在想来还真有些好笑。每到夏季的傍晚,被称为“楼头”的那块空地便成了邻居们的“休闲广场”,有的围坐起来打两圈“升级”,有的楚河汉界的杀几盘象棋,有的聚在一起天南海北、家长里短地闲聊……摇着破旧的蒲扇,哼着走调的小曲,听着不止的蝉鸣,倒也有着别样的悠闲惬意。在老屋居住的日子里,最不方便的是用水,楼上没有自来水管,要喝水就必须靠“一根扁担、两个水桶”的去挑。我还很小的时候,老爸不小心把胳膊摔骨折了,妈妈身体也不好,都担不了水,隔壁的叔叔、阿姨每天都会给我们家送来一担水。这些往事至今我仍历历在目,成了我对老屋既苦涩又温馨的回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