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2日
一线职工
03

别让大嘴吃光了师德

礼泉县赵镇吴村小学连续十几年向学生收取教师伙食费。吴村小学教导主任常朝鹏讲,教师回家吃饭骑自行车需要半个多小时,为了让老师能够腾出更多时间用于教学,就开办了教师灶。学生缴纳的伙食费除部分用于支付伙夫工资和购买燃料外,剩余的全部补贴老师的伙食。老师每月再掏50元生活费就够了。该校的一名老师说,学生给老师交伙食费理所应当,因为老师教学生也很辛苦。一位王姓家长则说:“以前给代理教师管饭,是师生们之间的朴素感情,现在都是公办教师,他们每月都拿上千元的工资,他们吃饭,凭啥让学生们掏钱?”另一位村民戏谑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魏老师,她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但我们学校的老师为了自己吃饭能少掏些钱,向全体学生收取伙食费,也是一个都不能少,甚至连贫困生也不放过!”咸阳市教育局王锁院副局长说:“教师办灶向学生收取伙食费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属于乱收费行为!”(西安晚报,3月28日)

笔者看完这个新闻后,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苦辣酸甜咸,还真不是个滋味。

可以说,对代课教师吃“百家饭”的做法,笔者一点也不陌生。一般来说,吃“百家饭”的老师,大都是住家离学校较远、为吃饭回去一趟,既不现实,也不值当。但一两个人开火,也不具备条件。村上和学校为解决个别远地老师的吃饭问题,才想出让代课老师去在校生家吃“百家饭”的办法。

笔者小时候,就经历过这样的生活。尽管来家吃饭的老师可能没给我们带课,但我们和家长一样,同样非常热情欢迎老师来家吃饭。村民对老师吃“百家饭”,不但没有丝毫意见,还常常向上一家打听,昨天给老师吃的啥饭,今天计划给老师做啥饭,以尽量改变花样,让老师吃得“舒坦”。那时候老师来家吃饭,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不啻于一个“节日”。因为为了招待好老师,家里的伙食会大大改善。印象深刻的是,担心直接给家长伙食费会被拒绝,一般第二天,老师都会把五毛钱交到我们手上,让带给家长。(报告家长之后,基本上都成了我们的零花钱。)也就是说,在我小学求学阶段,也遇到过和吴村小学未办教师食堂之前一样的老师吃“流水席”的现象,但唯一的区别恐怕就在于那“五毛钱”的差异!

今天重温那二十多年前的一幕,温暖中充满辛酸。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农村教育也有了大发展。教学楼建起来了,师资力量加强了,教职工有食堂了,“老师到学生家中吃流水席的历史也基本宣告结束了”!然而,吴村老师们吃饭竟要学生承担伙食费,甚至连贫困生都不放过,这一点,却让笔者无论如何不能接受。我想,它还不仅仅是增加了农民负担,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当初那种家长自发自愿、心甘情愿的师民、师生关系。

吴村小学老师“学生给老师交伙食费理所应当,因为老师教学生也很辛苦”的观点严重扭曲了价值判断。以这样的价值观去教育学生,真让人对他们的将来担忧!

每生每月25元看似小事,但背后隐藏的问题却很大。教育在“抓大”的时候,一定不能“放小”,只有把这些小事一件件解决后,落实好,大事的基础才会更牢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夯实地基,事小意深。不要让“老师吃饭,学生埋单”,甚至连贫困生也不放过的“一个都不能少”翻版重演! (杨振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