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4日
发现·文轩
02

铁凝:作家愿意做编剧无可厚非

刘恒、刘震云、王海鸰……当下一批作家从事剧本创作引发“作家写剧本是否毁了作家”的争论。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副主席陈建功等人认为,作家写剧本是作家的自由,可以吸收不同的艺术形式。

近期,德国汉学家顾彬“炮轰”作家写

剧本现象,认为中国很多作家一陷入剧本创作便丧失了对文学的崇敬之情、丧失了作家最起码的尊严。这一番言论引起广泛争议。

铁凝认为,每个作家的情况都不同,很难一概而论,有些作家愿意做,应该是他们的自由。她举例说,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刘恒,他无论改编自己的小说,还是张爱玲的小说,最近又改编《集结号》,每次编剧都非常成功,但他写小说也不逊色,作家愿意做编剧无可厚非

陈建功认为作家写剧本可以吸收不同的艺术形式。他说,一个作家搞编剧会对戏剧知识的运用积累很多,搞电影对于画面感的运用可以积累很多,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种博采众长的吸收实际上是有用的。

陈建功举例说,著名诗人艾青早年是画画的,后来改行写诗,他的诗歌里面就有一种画面感;傅雷不光是翻译家,对画面、音乐也很懂,所以各种艺术门类的沟通不是坏事,可以互相借鉴。

不过,陈建功也坦承写剧本会对写作产生影响。他说,电视的叙事不是小说的叙事,是导演的叙事,作家只写剧本,只对对白负责,所以剧本的文字比较粗糙,把小说的精美削弱了。

铁凝也提醒说,像刘恒这样的作家毕竟是少数,小说是叙事的艺术,一些作家在写完剧本后,就不会叙述了。如果是受经济利益的诱惑,把笔写坏了,对这些作家来说有点儿可惜。

(沈汝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