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8日

陕西工人报工报视线 深山护水工 西安新房销售规矩变多了 二期工程将解决汉江污染问题 图片新闻 烈士安息处 嘈杂市井地 我省新闻界祭奠著名报人张季鸾 建立农民工维权的长效机制

当前版:第A2版:工报视线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工报视线
02

深山护水工

牟太发,46岁,是留坝县石峡子水源地的护水工。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的他,一人在这里守护了9年,见人话不多,平时最大的嗜好就是写日记。记者数了一下:共计108本。

石峡子水源地位于留坝县城东北的深山里。为了确保市区数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必须要有人守护。全省环保大检查,水源地保护也是重点。记者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来到这里,见到了牟太发。他有点驼背,腿残疾,带着一脸的憨笑就算是迎接。一条灰白色的大狗,摇着尾巴顺从地来到他身旁卧下,还不停地用鼻子嗅嗅我。老牟用手梳理着狗的背说,这狗叫“胖花”,这里只有我和它。

记者仔细环顾周围,群山怀抱,植被茂盛。一条小河由山里流到这里的一个大蓄水池,池中的水清澈见底,再由地下管道输送到县城,这里是一级水源地保护区。我问:你每天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事?老牟说,要保证水源地的安全,不能让任何人来这里,每天还要详细记录这里发生的事情。说着,他回到屋里抱出一大摞本子,我细细一数108本,感到十分惊讶地问:你的文化程度?他说:念过五年级。我又问,本子里都记着什么?他回答:每天发生的事情和我见到的事情。每天记两次,上午和下午,有时是三次。反正没啥事情,经常写写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我翻开了其中的一本,见是用毛笔写的字,虽说语句不太通顺,但一笔一划,十分工整,字面干净,很少涂抹。从他的日记可看出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我记录下他的一段日记:“3月26日,大晴天,早上凉爽,中午大太阳,风和日力(丽),天气干燥。今天县城末得(没有)成年男女闲杂人员入内找野菜、逛耍、捡柴、砍柴,挖竹笋等等。今天直(只)有三轮车上来运工程材料(沙石)。上午11—12点玉皇庙黄泥包(的)唐正寿,一人空手从和平梁过来进城,身背一蛇皮口袋,袋子里装一把镰刀。此人说下午顺国道到枣木兰乡政府后沟进去,翻山回黄泥包他屋。下午4—5—6—7点,县城照样无人上来,晚上10:30分点结束。”

从老牟的日记中可看出,他对所有来的人都要仔细盘问,再详细记录下来。他不但记日记,每天还要填写《水源地询查记录》,凡来此地的人都要签字。

老牟的生活很单调,没有电视机、收音机。只有几份陕工报等报纸。我问他:报上的字你认得吗?他说,基本能认得。我问,你结婚了吗?回答,我有残疾没有人愿意跟我。一个人习惯了,就是“胖花”不习惯,去年它从山上跑了下去,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它。随行的自来水厂的厂长说,“胖花”难耐寂寞下山找女朋友去了。老牟点点头表示认可的说,我怕“胖花”再跑了,就用铁链子拴上它。

老牟的生活很清贫,一张床上有两床旧被子,几件旧衣服还是别人给的。一口锅,三个碗,屋角放着他的拐杖。屋檐下有辆自行车,还整齐摆放着三双草绿色的解放胶鞋,有两双已破了,他舍不得扔。他说,是解放军来此植树,看他没鞋穿,特意给他留下来的。他不想扔,是因为有纪念意义。

我问老牟,你记了9年,又很认真,为什么?老牟想了想说,常记记日记,也很有意思,也能提高自己。假如有人来破坏,我的日记还能给公安人员提供线索。

老牟一月的工资300元,因是单身加之残疾,他每月还享受低保70元,一个月30斤口粮。临走时我听见他对厂长说:能不能给补点粮,“胖花”特别能吃,它把我的一半口粮都吃了。厂长说,不碍事,我想想办法给你解决。老牟听到这话高兴地拉着厂长的手一直在说:“太好啰!太好啰!”

本报记者 柳江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