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8日
煤业化工专刊-头版
05

全面研判澄合矿务局这7年来发展的轨迹,特别是决策层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每每对形势的准确把握,从而形成科学的决策。这一发展路径再次昭示,科学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符合发展的规律,找准自己的位置

高度决定视野

——澄合矿务局七年发展曲线

澄合矿务局从1970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8年的历程。在经历了创业建设期、稳步发展期之后,从九十年代末至新世纪初,由于受市场制约,澄合矿务局进入困难曲折期,企业徘徊在维持简单再生产状态,矿区发展陷入困境。

理性稳守

2001年,煤炭市场在经历了数年的低谷后开始恢复性好转,煤炭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面对刚刚好转的企业经营状况和逐步升温的煤炭开发热潮,澄合怎么办?出路在哪里?如何从老局、小局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积极稳妥而又切实可行的健康发展之路,这是摆在澄合矿务局领导班子面前必须正确抉择的重大课题。

当时,澄合矿务局面临的状况是,经营规模和经济总量小,缺乏整体竞争力;机械化程度不高,科技贡献率很低;经营管理粗放,管理机制不活,缺乏自我创新发展的内在潜力;富余和下岗人员多,社会负担沉重;企业刚刚扭亏,经济基础还十分脆弱,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很差,对外部环境和政策的依赖程度还很高。

基于实际和局情,澄合矿务局领导班子认识到,要把澄合的事情办好,绝不能盲目扩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先做强、再做大。澄合人给自己订立的2002—2006年发展规划是:“稳住西区能力、发挥东区优势、开发新区资源”。正是这种稳健的理性发展理念,四年中,澄合从困境中走出、步入健康发展轨道、逐步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适时而动

在第一个五年规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之后,2005年底,澄合矿务局审时度势,顺应煤炭行业快速发展、集团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从澄合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出发,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如何加快澄合发展”的大讨论,为新的发展做思想和舆论准备。

经过讨论,澄合人认识到,随遇而安难以发展壮大,小富即安必然裹足不前,求稳守成注定丧失发展活力。因此,针对当时澄合改革发展的状况,本着对煤炭市场形势和行业发展的科学预测和判断,澄合矿务局制定了2006—2010年澄合矿区的主要战略目标。

十年远虑

在充分酝酿了半年之久后,2008年,澄合矿务局局长王忠义高调宣布了澄合“近中长”三大发展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澄合矿务局站在更高更宽的视野对未来的规划和谋求。

这三大发展目标体现为:近期目标:2008年原煤产量360万吨,把澄合矿区建设成为“井下像工厂,地面像花园”,具有一流生产环境、一流工作环境、一流生活环境的现代化矿区。中期目标:到“十一五”末,澄合矿区的原煤产量达到年产1000万吨以上,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5年内新建职工住宅3000—5000套。愿景目标:到“十二五”末,澄合矿区的原煤产量达到年产1600万吨,实现文明富裕和谐新澄合的愿景目标。

“三大发展目标”共同构成了澄合未来十年发展的目标体系,透出理性的思维和对未来的信心。

澄合矿务局党委书记李永刚表示,除了对宏观环境和经济形势的把握,“三大发展目标”的提出主要还是基于澄合的发展现状。近几年,澄合抓住了煤炭市场持续好转的机遇,利用国债资金和自筹资金改善了矿井安全设施。2007年,对董家河矿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停产调整,对王村斜井进行了不停产技术改造,提高了各矿井的技术装备水平,煤炭产量以年均30万吨的幅度逐年递增。此外,澄合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在已有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这些,都为改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客观地讲,澄合矿务局之所以能够形成今天这样完整的发展目标体系,既是在认识、实践、总结,再认识、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也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超越、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澄合人做到了每次出发就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澄合矿务局局长王忠义坦言,当前和今后十年,实施和推进三大目标将是全员的最大政治任务,因为它关乎澄合的未来,关乎职工的幸福,关乎矿区的和谐。

本报记者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