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授的“英雄观”
□文/周英珊
中华民族是敬爱英雄的,她常常教育子孙们要向英雄学习。
然,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上品“三国”时,讲了一段关于英雄的话,却把人搞糊涂了。他说:“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率,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惟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按易教授的说法,英雄,特别是大英雄的本色,是“奸诈、狡猾、残忍、暴虐”的。这是英雄吗?这样的“英雄”怎么敢叫人们去学习呢?
那么,究竟什么是英雄呢?
《辞海》上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英雄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对了,这才是英雄。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如岳飞、文天祥、郑成功,在现在如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等等,他们永远是人们崇拜的偶像,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了这样一段话:“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舌吐天下之志者也。”从这段话看,连曹操对英雄的看法都和易教授不一样。当然,这话不是曹操说的,而是罗贯中借曹操之口说的。如果说到英雄的本色,我看这种说法才是英雄的本色。
我们再看看《三国志》的作者晋陈寿对曹操是如何评价的。
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第一》的“评日”中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眎(同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贤,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这段的意思是说:“汉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袁绍最强盛,虎视天下。曹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四处征战。他广揽人才,知人善用;胸怀豁达,不念旧事。终于,抓住时机,统一北方,成就了大事,这是因为他多谋善断,策略高明。也可以说他是位非常之人,杰出的人才。陈寿在这里对曹操是肯定的。他所以肯定曹操,乃是从大的方面说的,说他统一了北方,消除了战乱;说他虚心纳谏,不念旧恶;说他深谋远虑,爱惜人才。”从这些方面讲,肯定曹操,自然是对的。但陈寿对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如杀了吕伯奢一家,杀了孔融、杨修,杀了汉献帝两个小儿子等,都是持批判态度的,没有去掩饰,也没有去偏袒,更没有去欣赏他滥杀无辜是“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率”。
把曹操品质方面这些错误的东西,加以修饰,加以美化,且把他说成是英雄、大英雄,这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不仅如此,这还很可能造成误导。那些崇拜易教授的“乙醚”,即“粉丝”,如果接受了易教授的“英雄观”,那就很成问题了!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其用心也就正在这里。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