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28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收藏 遭遇楼兰 字海拾遗 图片新闻 裁缝量官 诗三首 接电话 文艺家,别“挂职”啦 古纸巧鉴别 古墨的鉴赏及鉴别 中国古钱四珍 真赝对比识古玩 “走眼”经历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收藏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收藏
04

文艺家,别“挂职”啦

□文/孙焕英

“挂职”,是文艺界熟悉的一个词语。我试问过一些普通人:什么是“挂职”?他们有的说干部停薪留职,有的说是干部犯了事、受审查期间被“挂”了起来。更多的人是摇摇头说“不知道”。看来,老百姓并不了解。

我捉摸了半天,得出了这样一个定义,即:社会主义中国的专业文艺家,想创作出文艺作品,便走出专业协会或自己的原单位,到一个新地区或者是一个新单位,去担任一个与自己的文艺级别相当的行政领导职务,叫做“挂职”。

对于“挂职”之最我无力查考。据我所知,“文革”前的年代,“挂职”曾经风行。

近些年,有报道,文艺家当中又刮“挂职”风,名曰“继承传统”。时至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的文艺家的观念和行为,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这非常令人费解。

第一,过去的文艺家讲究“挂职”,那是有一种瞎指挥的实践作榜样和外行领导内行的理论支持。不知成本如何核算、不知销售如何运作的书呆子,可以“挂职”当厂长;不知几月份种棉花、不知花生喜欢什么土壤的笔杆子,可以“挂职”为公社副书记。如今,再如此这般地“挂职”,还行么?今天是竞争就职,干部要四化其中就有专业化,你文艺家又不是万能钥匙万金油,再来瞎指挥、再来以己之外行去领导他人之内行,还行得通么?

第二,“挂职”是官本位的产物。什么文艺级别换算成什么行政级别、什么行政级别折合成什么官衔、什么官衔再相当于什么职务,这一套完全是官法官规。今天,文艺单位的改革已经取消套折行政级别了,甚至于已经断了皇粮,而单位里的人员却还要搞什么官位换算再“挂职”,岂不是滑稽?

第三,毛泽东文艺思想提出,文艺家要深入生活。一个“深入”,极其形象地说明了,文艺家要沉到底,要到人民群众当中成为他们的一员。而所谓“挂职”,实际是对“深入”的一种折扣而已。

第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鲁迅没有“挂职”,而是自觉地成为大众的一员,才写出了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杂文;巴金写他的代表作“三部曲”的时候、老舍写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的时候,都不曾“挂职”,只是一介平民。近些年,《生死抉择》的创作者们,在几十个工厂里不是“挂职”而是“挂民”,才了解到腐败的真相,因听取到民众的心声,才写出了有一定深度的反腐败作品。试想,如果《生死抉择》的创作者们也来个“挂职”,当个厂长科长干干,整天泡在会议室里,他们能够获得那些创作素材么?

我们再来看一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影响、有生命力、在文艺史上能够站得住脚的作品,如美术《开国大典》、《父亲》,音乐《歌唱祖国》、《梁祝》等等,又有几个是“挂职”挂出来的?

文艺家要出作品,必须先来当官,这并不是文艺规律,更不是灵丹妙药。“挂职”是旧思维、旧体制的产物。

“挂职”者,心里老是挂念着官衔职务;“挂民”者,心里老是惦记着老百姓。两相比较,利弊分明。

文艺家,别“挂职”啦,“挂民”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