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29日
煤业化工专刊-综合新闻
06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努力建设和谐文明富裕新矿区

——访黄陵矿业集团党委书记闫勃

(上接一版)

在矿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决策能力,成为矿区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正是检验干部能否适应矿区改革发展需要的试金石。今年,我们继续开展以“四好”班子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四五六四”创建活动,将“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点,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记者:这些年我注意到,黄陵矿区的企业文化走出了创新之路,出台了矿区质量文化、人才文化、环境文化、廉洁文化等分支文化体系。在将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转化为职工的行动、企业管理的行为方面,黄陵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做法?

闫勃:2007年公司党政把完善分支文化建设,普及行为规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使职工队伍文明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了新的提升。编制印发了矿区的《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行为识别系统在职工中得到了全面的普及教育和规范。学习宣传了陕煤化工集团企业文化实施方案,制作了规范的公司标识和旗帜,使陕煤化工集团文化在矿区形成新亮点。规范了各单位会议中心的企业标识;服务单位、公共场所设置更新了文化灯箱和宣传广告牌。

今年,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在指导经营管理、规范职工行为、塑造企业形象三个方面再下功夫,推进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文化管理;实现职工行为由“他律”到“自律”,由“自律”到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统一规范视觉识别系统,固化公众对黄陵矿业的认知感觉。

记者:这几年黄陵矿区的发展确实呈现跨越式势头,我一直认为这种规模发展其实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本来路径,有一天当回过头来再审视时,我们也许会发现,许多环节都是无法跨越的,而我们为此一定会付出代价。现在,黄陵矿区是否应该考虑发展从量向质转换问题?

闫勃:事实上,我们今年已经将发展质量提到了议事日程。把建设本质安全型、注重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争创名牌产品与生产经营指标一起,列入了2008年工作指导思想,发展的要求更高了。在强调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更多地注意了社会责任和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义务。与以往的“跨越式发展”相比,内涵更加丰富,表述更加准确,更符合时代要求。

在近两年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加大井下水处理复用力度,复用率达到80%;按照2x300MW的规模建设二号煤矿配套矸石电厂,发展壮大循环经济规模的工作目标。这一举措,为矿区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黄陵矿区在更好地履行环保义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兼顾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在强调实施科技强企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出了“管理也是效益,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新观点。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我们建设千万吨级矿区、发展循环经济、适度发展二、三产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记者:黄陵矿区迎来建矿二十周年之际,你们在党的基层建设方面有什么打算?

闫勃:今年,黄陵公司将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有基层党委都要建立党的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党员人数在三人以上的区队、车间、二段,都要成立支部委员会,同时选配好党支部书记。这一工作思路,为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政工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建矿二十周年活动的启动,不仅是对黄陵矿区建设资料的整理、补充和完善,也是对黄陵矿区创业史的重新温习,更是振奋职工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的良好机遇。企庆二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展,必然为黄陵矿区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本报记者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