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颂歌
——略钢社区抗震救灾纪实
地处秦岭山区,服务管理着8个社区、3653户居民二万多人的略钢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处党委,在5·12地震发生后,社区工作人员临危不惧,忘我工作,使二万多人的略钢社区,基本保持了有序的生活秩序,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的颂歌。
紧急疏散
5月12日,略钢震感强烈,瞬间降临的灾难,使略钢社区,陷入了恐慌之中。
此时,略钢社区居委会主任牛永亮正在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处办公室接待上访职工。通讯中断,来不及联系,他立即从办公室出来,先从距离最近的五区开始,边安排工作站迅速组织疏散撤离居民,边沿途查看情况,一直走到六区,看见所有的居民干部都在岗位上忙碌着,他才稍微松了口气。回到社区,仅用了十分钟时间,就成立了由社区工作人员为骨干力量,社区老年协会、挂职干部和物业人员、四分局干警、预备役战士为补充的略钢社区抗震救灾指挥中心,下设8个小组,24小时开始值班守候。8个社区工作站,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了服务和组织社区居民抗震救灾工作。
三区工作站站长王开清是一位退休了的老党员,震情发生时,他的小孙子正在距工作站仅几米远的托儿所里,危急时刻,他没有去接孙子,而是迅速组织居民疏散撤离到工会院子、篮球场等开阔安全地带。之后,他与小区物业员一起,从大沟口区域开始,步行几里路,打着手电一家一户敲门做工作通知从房中撤离,一直将全区1096户、3300人安全疏散,他才去篮球场接孙子。
地震发生后,在通讯中断、没有接到上级的指示通知时,分布在略钢十几里地的各个社区工作站,几乎是在同时居民干部就安排本区域的住户们,撤离到空旷安全地带。
妥善安置
阴晴不定的天气,狭小的空间,密集的人口,山体滑坡的险情,不停的余震,在强震和余震中,略钢的一部分居民楼又成为危房。在灾难和困难面前,社区工作人员没有退缩和畏惧,社区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有效利用现有的空间,协调场地,化解矛盾,帮助居民搭建帐篷,配合预备役七连官兵搭建公用帐篷,优先安排老弱病残孕等居民入住,使走出家门的居民们初步得到安置。
5月25日,一场暴雨后。一些社区居民安置点的帐篷漏雨严重,个别帐篷被雨水浸泡。居民们叫苦不迭,情绪波动。这一情况被始终与居民们在一起的社区的工作人员迅速反映到略钢抗震救灾指挥部,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边安慰劝导居民,一边冒雨为大家遮盖一顶顶帐篷,与赶来的预备役官兵帮助居民疏通水沟,清理积水,渡过了一个风雨之夜。5月28日,一批防雨布陆续发放到社区,在这个特殊时期,帐篷等物资成为紧缺物。几百户家庭提出申请要领用,五区工作站主动优先对老弱病残孕等居民发放防雨布,站长张湘芬在征得小组其他成员的认可同意后,他们把第二次发放的30块防雨布的名单当众公示,妥善化解了矛盾,帮助了真正困难的居民。七区工作站站长李洁英,在28日晚紧急疏散居住在公路边、滑坡地带等不安全区域的居民到钢渣厂空地时,她不顾自己连日来24小时连轴转的身体犯了毛病,在夜里12点多,临危受命,勇挑重担,同时身兼两个工作站的居民安置工作,毫无怨言。
社区工作人员感动了居民群众,27日,深夜两点多,五区居民胡继刚夫妇端来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社区工作站。七区一位居民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们忙来忙去,主动把自己的帐篷留下,让他们歇歇脚。
积极救助
在略钢二万多居民中,老弱病残等困难家庭有二百余户约四百余人,为了这些居民的生命安全,在抗震救灾中,从开始组织疏散到安置,从眼前的日子到长远的生活,从心理安慰到实际行动略钢社区对他们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和热情。
在帐篷等救灾物资先后到厂后,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力量为他们搭建起一顶顶帐篷,在公用帐篷里,优先安排他们入住,为方便照管,让他们跨区域选择安置点,还把他们的子女亲属尽量安排在身边照顾他们,使他们得到最先安置。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又为每一户困难家庭分发了蔬菜、方便面和纯净水等食品。每天无论多忙,社区二作人员都要到残疾人、空巢老人的帐篷里看一看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使他们顺利渡过这个特殊时期。为了长远的救助这些特殊群体,处长贾刚、居委会主任牛永亮不辞劳苦,又多次到县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政策,在他们的努力下,先后为因难居民争取了每人一天补助十元钱、几斤粮和几两油等优惠政策。阁老岭矿居民郭兰珍,老伴亡故,一家4口人,仅儿子一人上班有收入,干零活的儿媳因地震没有了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正在他们犯愁的时候,工作站及时为他们发放了米面油蔬菜等救济品,办理了困难补助。七区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社区为他找了住处,每天还为他送去开水,给他送饭。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地震期间,略钢困难家庭和居民,生活依然能够得到基本保证。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