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关莹
大量志愿者的涌现,是这次抗震救灾体现时代精神的一个显著特点。地震发生后,一批又一批志愿者背起行囊,奔赴灾区,投入抗震救灾战斗。他们不顾安危抢救同胞生命,不辞辛劳搬运分发救灾物资。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有些志愿者一直在坚持。他们说:“我们不是心血来潮、做做样子,是真心想帮助灾区做一点事、尽一份公民的责任。”
除了志愿者的行动,更有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的勇挑重担,广大医疗卫生人员、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齐心协力,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勇自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援,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踊跃捐助……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宏伟画卷。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个道理和逻辑关系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基于“匹夫”与“国家”的内在关系。“国家是大厦,我在屋檐下”。国家是为它的每一个公民遮风挡雨的大厦,反过来说,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为祖国大厦添砖加瓦,在危急关头甚至不惜为国牺牲。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责任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每一个公民理应承担的义务。对此多一分理解,就会多一分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就会多一分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抗震救灾的斗争还在继续,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更加艰巨,进入雨季暴发洪灾的可能性逐渐增加,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还有许多担子等待我们去挑,只要祖国需要,只要人民呼唤,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