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1日
企业新闻
02

暖民心 解民忧 助民富

——榆林全面推进“民生八大工程”

今年,榆林市府谷县将投资5.8亿元,全力实施教育、农村沼气及道路、就医保障、住房保障、社区服务、农村饮水安全、社会保障、县乡信息建设等“八大民生工程”,对各类民生问题,突出重点,切实加以解决。

和府谷县一样,记者在榆林市采访时看到,各区县都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位置,切切实实地为民排忧解难。“十七大”以来,榆林市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着力解决“富财政、穷百姓”的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榆林推进“民生八大工程”——解民忧助民富

五月的榆林,杨柳吐绿,鲜花烂漫,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开放建设场面。与火热的建设一样感人的是他们已开始实施的“民生八大工程”。今年,榆林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力推进“民生八大工程”,计划投资30.4亿元,实施44个类别116个民生项目,用以解民忧、助民富。

榆林市级的民生工程有: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35万人,开工建设榆林市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实训基地,启动榆林职业技术学校建设。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大中专生就业问题;实施“人人技能培训工程”,全年技能培训12万人次;投资7534万元,扩建6个人力资源市场。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力争到年底参保人数达到17.8万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全年保障农村低保27.8万人。投资2163万元,建设县级医院2所、县级中医院1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所、乡镇卫生院33所,投资920万元,建成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投资4.5亿元,建设经济适用房40万平方米,解决200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新建廉租房3.35万平方米,解决710户符合条件的特困家庭住房困难。投资4930万元,异地搬迁移民1348户;投资1.77亿元,解决白于山区50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投资2.4亿元,新建通村公路1000公里,投资2.8亿元完成通达工程2800公里;积极解决全市剩余147个无电村用电问题。加快推进“村通电话”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3976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作。投资3490万元,完成12个县区33。个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投资2880万元,实施160个建制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

这一件件、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富民工程,让人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也对政府多了一份信任。

“民生工程”在县区延伸——扶民困保民安

“民为国之本”。只有对民意的关注,对民情的关照,对民心的体恤,才是对民生问题的最好解答。在推进“民生八大工程”中,榆林市各县区倾力为民办实事、好事,民生工程建设在各县区得到延伸,一系列具体举措得到充分落实,着重解决“扶民困、保民安”的问题。

今年,榆阳区安排专项经费1.78亿元集中用于改善民生。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安排4300万元,重点解决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户用沼气、乡镇兽医站等建设;安排构建和谐社会专项资金2700万元,重点解决农村和城市低保、城镇居民和农村“合疗“资金、“两免一补”、廉租房建设等社会问题;安排社会事业发展资金450万元,重点用于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城镇、农村独生子女保健;安排900万元,用于小城镇规划、节能减排、城区技防监控系统建设等。横山县以民生为重点,多渠道筹集1.77亿元资金,重点做好解决南部山区3万人饮水、通村公路建设、城镇就业、移民搬迁等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八个方面的问题。

此外,府谷、神木、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等县也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察民情、听民意、解民难,一系列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赢得了群众得欢迎。

企业出资助推民生工程——谋民利暖民心

在市县财政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的同时,榆林市各级政府积极引导一批先进企业和致富能手加入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队伍,利用社会和民间力量助推民生工程蓬勃发展。

今年4月24日,全国首批希望诊所在子洲县苗家坪镇王家岔村开工。在奠基仪式上,榆林文昌集团董事长张文堂、西安培华学院院长姜波分别向省希望工程办捐资300万元和55万元,用于加快农村诊所建设。企业家和有识之士出资相助,使民生工程得到广泛发展。榆林的企业家怀着为民谋福利的赤子之情,纷纷加入到实施民生工程中来,用具体行动温暖了老百姓的心。

府谷县是个煤炭大县,家产亿元的“煤老板”比比皆是,他们都想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出一把力。出生在府谷武家庄乡高庄则村的高乃则就是其中一名。去年以来,他拿出6000万元致力于改变家乡面貌,积极投身到家乡新农村的建设之中,要把高庄则村建成陕北的“华西村”。当地另一个“煤老板”刘彪准备拿出500万元,把家乡芦草畔村建成高标准的新农村。煤炭大县神木县启动了“百家企业帮扶百个贫困村”的“双百帮扶工程”,选择189家企业与195个村子结成对子,进行为期三年的帮扶,目前已使全县三分之一的贫困村近10万人受益。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