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马勺脸谱迷
走进一间64平方米的房间,客厅和两间卧室墙壁上悬挂的马勺脸谱使人眼前一亮,不了解个中原委的人以为这是名家之作,是房间主人的收藏品,却不知这些质量上乘的脸谱全部出自一位普通工人的手。仔细端详着几十个色彩斑斓、形象逼真的京剧、社火、秦腔脸谱,使人犹如进入一座民俗博物馆,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活灵活现的马勺脸谱,都是航天六院165所2室工人技师杨汉军的得意之作。
今年48岁的杨汉军,是165所二室一名钳工。1993年前,他对165所所在的秦岭腹地的凤县的马勺(盛粥饭用的木制大勺)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借来了朋友画的脸谱,反复端详、认真琢磨,依葫芦画瓢,终于在2003年8月在马勺上画出了第一个社火脸谱,虽然还比较稚嫩,但他却摸索出了制作马勺脸谱的一些门道,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如今他家的阳台西侧,是他的马勺脸谱操作间,东侧几个纸箱内,存放着多年积累下来的百余个未经加工的马勺。
马勺脸谱的制作,是一件细致入微的工作。首先要将马勺打磨光,后在马勺上刮腻子再打磨,然后用铅笔分别画出京剧、秦腔、社火脸谱图案,最后按专业书中的标准脸谱涂颜色,一般需要5天左右时间,一具脸谱就画成了。他画的脸谱全为正面脸谱,讲究对称,比侧面脸谱制作有一定难度。杨汉军习惯于把画好的脸谱挂在床头反复端详一周左右时间,并进行修补直到满意为止。为此他专门买了《民间社火脸谱》、《中国京剧脸谱》、《中国戏曲脸谱》等书籍,许多业余时间他都泡在新华书店看脸谱专业书籍,一些专业书籍价格昂贵买不起,于是他就将相关内容抄录下来,回家后再潜心研究。绘制脸谱,改变了他的性格,他由原先的脾气躁、性子急逐渐变得沉稳、细腻起来。每当别人对他绘制的马勺脸谱赞赏有加之时,他就有了一种成就感。
不觉5年过去了,他共绘制出了各类马勺脸谱200余个。所用马勺直径在60至10公分不等。除将50余个马勺脸谱送给同学、朋友外,其余他自己收藏起来。业余时间各色颜料,多支毛笔,伴他在马勺上一展才华,幸福之感油然而生。只要闻听西安市有民间艺术展览,他都要前往参观,只要电视上有此类报道,他知道后必看无疑,学他人之长,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勺脸谱绘制水平。尽管现在介绍脸谱的书籍在书店不难看到,但马勺脸谱制作方面的书籍还不曾多见。杨汉军说,如有可能,愿意在这方面做些有益的尝试。 (秦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