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浅谈构建和谐企业的几个条件
“和谐”二字单从字面上有人做了这样的解释:就是保证每人都有饭吃,人人都有话说,表达自己的意见。尽管不是很准确的诠释,但也说明了一定的道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七大又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组成单元的一份子,而要构建和谐企业则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保证企业走良性循环轨道。
一个企业在大方向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大的发展战略上正确了,才能保证你的前进方向不会错,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战略决策层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国家政策对本行业发展方向方面的要求,甚至和本行业有关联行业的发展要求,大型企业还要关注世界其他各国本行业的情况。在战略决策正确之后,我们还要抓住机遇,勇于进取,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创新工艺,提质降本,不断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然后才可能让员工享受到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才能达到安居乐业的目的。
第二,在分配机制和管理上要体现公平公正。
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等体现分配公平的主张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它是与每一个劳动者切身利益密切相连的。很多企业里不和谐,甚至不安定的因素就是因为工资待遇、奖金分配、节假日加班报酬,福利待遇等不公平而导致的。其实,在我们日常和好多的一线员工聊天中就会发现,大家有时候对企业的要求真的很低,就是把我们劳动所应得的那份给我们就行了。因此,我非常赞同江西萍钢提出的:“给劳动者以合理回报”的劳动报酬分配观。
第三、管理层要廉洁自律,经常换位思考。
随着企业运营的波动,企业经济形势由差到好时,员工关注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变化:工资——住房——劳保、福利待遇——工作和居住环境——个人的发展方向: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随着企业的变化,员工对企业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具体化。从管理层来说,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保稳定保安全——保生产经营——订制度查纪律——提要求提素质;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对员工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管理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即:人治——人治与法制(制度管理)相结合——法制(制度管理)——法制与德治(企业文化)相结合——德治(企业文化);这就要求管理层每说一句话,每办一件事都要考虑到员工的承受能力和是否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等问题。
第四、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
人除了物质上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上的需求。在我们导入企业文化时,就遇到员工甚至一些管理人员问我们,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我就问他:你知道我们的企业十年,或者二十年后是什么样子吗?你到时候的收入是多少吗?他们都说:不知道。其实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让员工知道,他最终会有怎样的收益,要达到这个目标,自己必须怎样按照企业要求来做,起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规范行为、振奋精神的作用,让员工看到美好的明天,从而更好地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五、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员工疾苦。
有句老话叫“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当员工有难处时,或者心里有结时,我们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关心帮助他们,方法一定要适当,因为人在这个时候很敏感、很脆弱,做不好往往适得其反。比如一位员工得癌症住院治疗才几天,单位就组织给其捐款,病情当时对他的父母是隐瞒的,因为他们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害怕他们听了接受不了,结果这样一搞,都知道了,两位老人同时都倒下了,造成了三个人都需要照料的被动局面,让家属非常不满。
综上所述,要构建和谐企业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贯穿“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根红线。让员工感觉到在这个企业里大家得到了应得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每个员工都有公平的竞争和发展机会,干群关系是密切的,领导作风是过硬的,企业管理是科学的先进的,对企业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高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