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毛衣的男人
□文/宋步明
每天上班我都要经过一家工厂的职工宿舍楼,楼是八十年代砌的那种,在时光的磨砺中显得灰暗、破旧。在楼的遮荫处,总是三三两两地围坐着一群织毛衣的女人,她们都是下岗或被企业“内退”的女工,不知从哪里揽来这织毛衣的活,据说,这还是“外贸”,要卖给外国人穿的。可这些织毛衣的活所得的报酬低得惊人,织一件毛衣少说也要6小时左右,可是每件工钱才8元!就是这样低的工钱,女人们还是咬着牙做下去。
引起我注意的是,在这群织毛衣的女人当中居然还有一个织毛衣的男人!他四十七、八岁的样子,穿着件什么酒的广告衫,端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埋头认真地织着。他的一双手粗大、结实、暴突着青筋,显得有些笨拙的手指非常有耐心地伺弄着那些柔软的毛线,一针上、一针下,倒也织得很快。
我历来看不惯那种婆婆妈妈的男人,更看不起织毛衣的男人,在我原来的工作单位,有这么一个织毛衣的男人,我从来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至今那个人也不知道我不愿和他说话的原因。对于眼下这个织毛衣的男人,我同样感到从心理上有些不舒服。然而,我看到的另一番景象很快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次,他放下毛衣,摸索着,要找什么东西,原来是卧放在他身后的一副拐杖,当他撑着这副拐杖站起来的时候,我才知道织毛衣的男人原来是个残疾人。让我更震惊的事情还在后面。等我禁不住好奇去向那群织毛衣的女人们了解一些情况的时候,才知道那个织毛衣的男人的家就在这座楼上,这次也“内退”了,妻子是患严重心脏病、哮喘病的病人。病一发作起来,就卧床不起,前二年就下岗了。他们还有一个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一家的生活来源就在那位残疾人的打了折的“内退”工资上,也许,这位残疾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打毛衣,来补贴些家用。用这菲薄的工钱支撑着全家的生活。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再也不敢有一点点的理由去看不起那个织毛衣的男人,我只有看不起自己,每天熟视无睹地走过这位最需要帮助的人,却连一点点援助也没有尽到。
我知道在这个城市里有很多与那位织毛衣的男人不一样的人,有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男人,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男人,在情场上朝三暮四的男人,在赌场上一掷千金的男人……然而,在我的周围,还有很多像那位织毛衣的男人那样的人,卑微、平凡、善良,他们坚韧地承受着一切,在困境中,用自己朴实的劳动,编织着希望。
他们才是真正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