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陈泽德的成才路
陈泽德,高中文化程度,1976年下乡,1979年在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结构车间当铆工。凭着一股热情和毅力,他先后成为铆工技师、公司工种带头人、公司优秀高技能人才。
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是陈泽德的一个习惯。每次工作前,他都要在看懂图纸的前提下,认真思考如何操作才能省时、省力并保证产品质量。刚进厂时,给工件放样画直角线采用的方法是“勾3、股4、玄5”的传统画法,用这种方法放样画直角线,往往会因受到工件的限制而造成误差,操作时也较麻烦。于是陈泽德查阅有关资料,经过认真思考、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快捷、易学的放样画直角方法。即“平行四边形加对角线”,这种方法不但操作简便,而且误差小,深受大家欢迎。
西安东二环钢桥是由两个主梁和四个挂梁组成(主梁长72米、宽9.5米、高2米左右,挂梁长26米、宽9.5米、高1.8米)。按照设计的工艺要求,主梁要加工成二次抛物线起拱。为满足生产要求,需要一个大型工装平台。为此,陈泽德提出自制工装平台,并计算出平台的参数。当技术人员按照参数画出组装图后,身为班长的陈泽德立即带领班组的同志搭建工装平台,加工问题解决。然而,大梁整体拼配的难题又出现了。为了使整体拼配达到设计要求,陈泽德改变了传统使用工装夹具拼配的方法,使用导链葫芦夹紧、提起,并在拼配过程中控制好关键点。经过实践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由于方法易学,实用性强,不但提高了工效,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
2005年,公司承接了杭州湾大桥起重1600吨架桥设备箱梁的加工任务。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制作的最大、最重、要求最高的钢箱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主板料较长,加工后尺寸存在一定误差,使大型箱梁在拼配时出现扭曲。针对这一问题,陈泽德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出通过测量箱梁两头对角线和中心线,使用千斤顶调整拼配箱梁过程中的扭曲问题攻克了这一难题。加工难度最大的要数箱梁下支撑梁的制作,这个外形像赛车的工件,不但承重吨位大、支掌面要求高,而且钢板厚、又是由多处变截面组成,焊接后变形较大,造成了拼配的困难。这时他又提出“化整为零”的解决方案,解决了这一影响工程进度的“拦路虎”,就连一贯以要求严格著称的“迪尔”公司驻厂质量总监也向陈泽德竖起了大拇指。 (姚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