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长庆采油五厂和谐之音奏响姬塬
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之交的姬塬油田,越来越多地吸引了来自油田内外关注的目光,和谐建企、和谐发展在这片荒原上崛起的百万吨油田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情感管理建设和谐之家
走进长庆油田采油五厂冯地坑员工生产生活基地,这里绿树成荫,花朵吐蕊,在一座座颇具现代气息的楼房之间,身着鲜红色工衣的员工神采奕奕、往来穿梭;来到姬塬油田腹地的耿19井区,井区部的“四合院”内,宣传栏、区务公开栏、员工风采栏井井有条;篮球架和各种健身器材在树木、草坪间错落有致,好动的小伙子们在篮球场切磋技艺、爱美的“采油女工”在健身器材上展露英姿,一副生动的“员工休憩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耿114井区,员工马晓娟正专注地用画笔在墙上勾画“奥运墙”,展示着小站员工扎根荒漠、奉献能源、迎接奥运的热情;在耿20井区,员工自己构思创作的“安全与我同行、幸福伴我一生”安全漫画墙,运用幽默、诙谐的图画,讽刺日常生产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行为;员工自己收集石子在草坪边的小路上制作了,各种园艺造型,有“奥运五环”、“安全”文字,宝石花等图形,在无声地装点着大山深处员工温馨的“家”…
这一切,与姬塬油田“一年四季大风扬、荒凉干旱雨水稀”的外部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排遣艰苦条件下员工的寂寞感和孤独感,采油五厂发动员工的聪明才智把朝夕相处的井站建设出和谐的“家”的氛围,如今已形成了耿114井区家园文化建设、耿19井区场站文化建设、耿20井区班组文化建设等富有特色的基层井站“和谐建家”之路。
造福一方履行社会责任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采油五厂冯地坑基地的员工扭着、抬着各种体育器材、书籍、文具、孩子们喜爱的带卡通图案的书包,一如既往地送到了当地的冯地坑小学。今年上半年,定边县发生50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当地老乡赖以为生的土地难以下种。采油五厂前指主动为冯地坑小学和乡里的贫困户陆续送去了30多车水,大大缓解了他们的吃水困难……
立足姬塬油田发展的几年来,采油五厂注重与油区所在的地方政府沟通,先后向陕西、宁夏受灾地区捐款捐物五万余元、三千余件;企业所在地政府、学校和群众捐赠钱款、衣物、书籍等共计三万余元和二千余件,2007年,该厂还被榆林市授予“爱心捐赠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在油区的各种用工上,优先考虑当地劳动力,在场站工程建设中充分利用当地富余劳力6000多人次;为矿区改造、修建道路14条计500多公里;2002年至今,采油五厂已拉动当地经济上升了8个百分点,一个“大姬塬”在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中迅速崛起。
亲和自然姬塬披绿妆
姬塬油田所在地干旱少雨,站在山头远远望去,荒山秃岭备感荒凉。一旦秋雨绵绵,厚重的黄土就成了奔涌的“黄河”,田野、油井、道路各处险象环生。尽快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了采油五厂人的责任。
该厂按照“建设一个井站,绿化一片区域”的方式,拓宽“绿色姬塬,和谐家园”的建设思路,在“五型班组”创建中提高绿化重视程度,让员工人人担当起“植绿、养绿、护绿”的重任,在姬塬油区馒头似的山头上建起了一个个绿意盎然的井站。在修建油区道路时,也广用植被坚固路基,在道路两旁栽种上易活的柳树、杨树,撒上草籽,增强了滑坡承受力。油区当地百姓走在柏油铺成的道路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据统计,该厂今年以来已在姬塬油田投资180余万元,新栽乔灌木1.2万株,栽种草坪3.6万平方米,自2004年以来累计植树总量4.2万棵,成活率达85%。如今,姬塬山头昔日的荒原披上了绿装,一个生机盎然的油田呼之欲出。
(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