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与自虐:
大学生背后的价值危机
南京市近日查获一起特大在校大学生传销案,案件涉及33所高校的834名大学生。涉案的南京某商贸公司从2006年9月开始,以销售会员卡和项目合作等名义,收取150元至1000元不等的入门费,发展在校大学生从事传销活动。
令人震惊的是,为了“发展事业”,昔日的高考状元沦为传销头目。裸露身体、棍棒打击、扎图钉、刀割身体……被“洗脑”的大学生不惜通过种种骇人听闻的培训方式“锻炼”自己,以期尽快走上“成功之道”。
是什么让大学生丧失判断能力?“无耻”的培训方式缘何被大学生认同?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大学生传销案暴露扭曲价值观
警方查明,为了控制大学生,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通过各种“非人”手段对会员进行洗脑。每个会员入会时都被要求签订一份委托书,内容如下:乙方同意并委托甲方对乙方进行以下动作,以提高其意志力、体能及个人精神面貌:1.裸露上体或下体;2.殴打;3.棍棒打击;4.扎图钉;5.向下体或肛门塞啤酒瓶;6.扇耳光;7.刀割身体;等等。
据退出的会员事后阐述,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被大家称为“王哥”,他最厉害的“育才”之道就是让会员突破自己的极限,用最极端、最快的方式打开心理障碍。“王哥”常常当面对会员训话说“做人要无耻”,还要求会员“不要把自己当人看”。“王哥”还会站在会员面前大声问“你们是否无耻、卑鄙?”得到的是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在他的“教导”之下,女大学生为了获得所谓的心理突破,竟然当众裸体演讲。杨某案发前是南京某大学金属材料系三年级学生,本已获得硕博连读的机会,只为“发展事业”,先后伙同王某以“大学生创业联合会”、“南京某商贸有限公司”等名目,向以发展下线为主要工作任务的“会员”收取数额不等的“入门费”,从中获得巨额利润,最终沦为传销头目。这位昔日的河北某市高考理科状元面对学校领导的耐心劝说也毫不改变心意,甚至用退学来表现自己“专注于事业的决心”。
这起案件共涉及800多名大学生,范围之广、人数之多都是近年来罕见。这起案件除了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之外,还暴露一部分大学生扭曲的价值观。
“成功学”图书为何受大学生追捧
大学生传销案频频发生的背后,是“成功学”流行的社会大环境。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网教育频道对1917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5.5%的人认为成功标准与社会大环境有很大关系。对于大学生上当受骗、深陷传销的原因,63.4%的人认为是大学生涉世未深,经验不足;51.5%的人认为原因在于对金钱、荣誉的渴望。
记者在南京街头的几家大型书店采访时发现,几乎每家书店都将“成功·励志类”书籍摆放在店堂的显要位置。《靠自己去成功》、《一切皆有可能》、《要面子,吃大亏》……一眼望去,眼花缭乱。在南京新街口的一家书店,一本名为《厚黑学智慧全集》的书被放置在“社科、畅销书”的行列,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最近来询问这本书的人很多,“卖的非常不错!”。
然而,如此热销的“成功学”书籍所宣传的内容,却实在让人担忧。
在这类图书中,提倡追求金钱、名利、权势的句子比比皆是,“赚钱光荣”、“放弃自尊”等口号也层出不穷。诸如“嘴尖皮厚”、“借刀杀人”、“趁火打劫”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贬义词汇都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处世智慧”;而“装蒜到底”、“死缠烂打”、“六亲不认”竟然也成了经营智慧,用语之露骨、粗劣令人咋舌。随手翻开《厚黑学智慧全集》,这样的句子出现在记者面前:“其实,道德只不过是一个国家为了维护社会构架不被侵害而产生的一种理想罢了。谁要真按这种行为规范处世,到头来肯定吃亏,甚至还会被人笑话,而且谁越早明白这个道理,谁也就越早能在处世中成为赢家。”
重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迫在眉睫很多传销骗术明显,大学生何以分辨不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季宗绍认为,大学生过分的自信和面对社会的毫无准备是内因,而作为学校,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忽视了必要的社会常识教育和维权意识教育,也应负一定责任。“多年的学校教育使大学生对于信息形成了接受、消化的思维定式,且无须质疑信息是否真实、正确。而在传销组织的恶意引导下,他们很容易对获取收入的方式、社会公平的看法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定位产生理解偏差。”
耿步健表示,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向往丰富的物质生活,却不懂得怎么追求,普遍具有急功近利、心理浮躁的特点。他认为,让大学生远离传销,首先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能够引领人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明白“人为什么而活?”“怎么样活才有意义?”。
针对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的问题,耿步健建议加大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引导力度。
(凌军辉 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