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17日
一线职工
03

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陕西风轮纺织有限公司赵梦桃小组创建学习型班组侧记

陕西风轮纺织有限公司赵梦桃小组的青工王静是学声乐的,她的理想是当一名歌手。当踏入风轮公司后,她玫瑰般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了。针对王静等一批青工的特征,小组组织她们学习赵梦桃事迹,与她们交流谈心,引导她们处理好理想追求与现实工作的关系,并从业务上尽快让她们进入角色,在工作中寻找成就感。为此,小组组长和业务骨干轮流陪练,对青工进行“开小灶培训”,短短半年时间,几名青工的接头速度从40秒提高到30秒左右。王静还在去年企业开展的技术比武中获得“技术新秀”称号。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王静重新把她的追求定位为:以精湛的技术为企业生产出优质产品,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赵梦桃小组是以全国劳模赵梦桃的名字命名的,现有成员19人,平均年龄28岁。在新时期,她们坚持弘扬“梦桃精神”,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充分挖掘每一名组员的潜能,注重用集体智慧,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使其成为技术型的班组。

近年来,企业技改频繁,产品呈现高、密、细、薄的特点,而且生产品种从以前的40支、45支逐步发展为60支以上。约定成熟的操作方法难以适应高支纱的要求。接头速度慢、上头难、质量差,特别是生产135支品种时,落纱造成的断头高达90%以上。面对这一系列难题,她们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大家研究,通过集体学习实践,最终解决问题。经过全体组员的学习分析、研究试验,找出断头多的原因是由于生产高支纱,车速很低,关车后惯性使所纺纱的长度短于钢板下降的高度。找出原因后,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她们总结出新的摇车方法,使断头控制在10%以下。同时,通过集体学习攻关,使高支纱的纱条细、分丝难、拉头难等造成的质量问题逐一得到解决。

在“创争”活动中,这个小组坚持“老帮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并及时开展“操作花样运动会”、“清洁技术百分赛”和技术达标赛。对没有达标的组员实行“三加二”式学习,即每周三次业余时间进车间练技术,每次练习两小时,通过这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技术竞赛活动,这个小组优级率达到100%。目前,小组有5人自学获得大专文凭,全体组员做到“精一会二通三”的高技能要求。去年她们被命名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今年又被命名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先后有16人次获得省市级以上表彰。

本报记者 阎冬 实习生 张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