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24日
头版
01

付出就会有回报

——岗职工张晓莉的再就业事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当一位年迈客户电话预约要填保单时,张晓莉二话没说,放下家务活,顶着风雪,走进了客户的家里,让客户倍感亲切。类似这样的事,对于从事保险业务的她来说还有很多。

谈起保险业务员,人们总会有一些误解。然而就在这个“难缠的岗位”上,仍有很多人奋斗着,而且卓有成效。张晓莉就是其中一员。

张晓莉原是咸阳市粮油公司下属的一个部门经理。2003年,只有40多岁的她就进入了内退职工行列,每月只能领到400元,而爱人早在1997年就下岗了。面对女儿正在上学、双方家中老人需要照顾的困难,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坚定地走上了创业之路。

她满怀热情和信心,开办酒吧、卖衣服,最困难时还摆过地摊。就这样,她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努力,始终没有放弃。在迷茫之际,她听说咸阳市总工会免费为下岗职工介绍工作,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前去询问。经过反复联系,她到太平洋保险公司做了一名保险业务员。

2005年11月的一天,她如约来到太平洋保险公司咸阳寿险公司上班。第一次听了保险业务的特点、内容和工作任务介绍后,她晕了,感觉是听天书。但想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她毅然迎难而上。工作中,她勤奋钻研,不断“充电”。对有工作经验者,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比自己懂得多,她就拜为师傅。在大家的帮助下,她很快掌握了一些拓展保险业务的技能。

为了及时把寿险关爱送到客户手中,她不分班前班后,东奔西跑,有时累得腰酸背疼,也从不叫苦。当收益人拿到保单或领到一定补助后,她会感到特别欣慰。近年来,她的工作业绩不断上升,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客户也称她为“贴心人”。有人让她介绍工作经验时,她总是一句话:只要肯付出,就会有回报。

在保险业务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勤恳务实的态度,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如今,她既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又有了每月近3000元的收入,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榜样。

蔡志荣  本报记者 阎冬 实习生 张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