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部分职工非理性购彩当降温
编辑同志:
前几天去一家企业采访,听到了一位工友因购买彩票闹离婚的事。这位工友告诉笔者:他痴迷彩票已经七八年了,这次算了一组号码,不惜“血本”投了1240元钱,谁知还是没中上奖。从家里拿钱买彩票也没和老婆商量,还借了些钱,这会儿老婆正和我闹离婚呢。工友还说,他一月收入还不到800元,而这几年投到彩票上的钱少说也有两三万了。
工友的事令笔者的心情很是沉重,按说购买彩票本是一种公益活动而并非投资。买彩票未中奖,也不过是对社会的奉献。而时下,不少彩民(特别是一些企业职工)都陷入了对彩票的迷失之中,认定购买彩票必有回报。一个收入微薄的工人居然一次投入近千元的“血本”,这并非个别现象。
这里,当然有部分企业职工因收入过低,希望通过购买彩票中奖来改变生活窘境的,也有渴望“一夜暴富”鱼跃龙门的。而有关部门的宣传误导,更是为这些彩民朋友的片面认识推波助澜。君不见,凡有彩民中大奖,必贺电(信)彩旗横幅大肆宣传,报刊的细节渲染更是让人心跳:某人第一次购买就中了大奖,某某梦中梦见号码买了彩票结果梦想成真,还有仅花了两块钱就中了几百万大奖之类。彩票广告更是竭力突出中奖面之大,中奖率之高,是创造“百万富翁的生产线”等等。
笔者认为,这实质上是在误导彩民,宣扬一种赌博心理!不仅与国家发行彩票的初衷背道而驰,也使“救孤济贫”的积极意义黯然失色。正是这些有意无意的误导,彩民中(特别是一些企业职工)一掷千金买彩票的赌博心理不断膨胀,这理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非理性的“彩票热”实在是应当降降温了。
咸阳周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