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建筑路上的急先锋
——记中铁一局一公司哈大项目部二工区区长夏富谦
在哈大项目部,提起夏富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声响亮的老夏是中铁一局一公司哈大项目部二工区区长,他被广大员工誉为项目建设的“急先锋”。
自夏富谦参战哈大客专施工以来,他带领二工区的十几名弟兄创造出了一公司哈大项目部的多个第一,从而备受关注。
不等不靠主动出击 没有战机创造战机
一公司哈大项目部按管段内任务,划分了三个作业工区,夏富谦被任命为二工区区长。岚崮河特大桥全长近3km,钻孔桩899根,大桥跨越瓦交线、202国道及供应大连市生活用水400万m3的九龙水库。施工区域人口密集、道路与大桥纵横交错,该桥施工的重点为水中墩、连续梁、深基坑防护。
前期在没有征地政策的情况下,经征迁办的工作人员努力,“暂借”到部分土地,为大桥开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征地政策迟迟下不来,老百姓思想不稳定,时常在施工“兴头正旺”的时候被阻挠。老夏在征迁办的配合下,积极想法子、找路子,与百姓交朋友、心换心,用“磨”“泡”“缠”的三字真经,征得百姓同意,把挖桩的弃土填在百姓沿河畔的低洼地里,既解决了施工弃土场的问题,也解决了百姓田地常被水浸的问题,一举两得,就此一项解决了上万方的弃土问题。
就是采用这种办法,他一块一块的解决了钻孔桩施工用地问题,逐渐使岚崮河特大桥生产形成规模。
技能创新解决施工难题
岚崮河特大桥钻孔桩施工中,遇到一个难题,如20米高的钢筋笼重6T,如此高的钢筋笼,若使用更大吨位的吊车吊装,问题会迎刃而解,但费用高、成本大;若采用臂长22m的16T吊车,费用是下来了,而吊车的吊装能力又有限。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老夏来了,他采取用大钩小钩同时上的办法,先在钢筋笼上选取3个点、两套钢丝绳,用大钩倾斜吊离地面,再用小钩摆竖方向,徐徐渐进,既解决了臂长不够的问题,也降低了施工成本,使钢筋笼安全入孔,仅此一项节约机施费30多万元。
施工孔桩多,灌桩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经验丰富的老夏经常出现在最难施工的孔桩现场,他曾亲手抢出过好几根“险桩”,避免了上百万元的损失。
吃苦耐劳 敢于“啃硬骨头”
从项目部灌注第一根钻孔桩开始,老夏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儿。孔桩灌注需要搅拌站、罐车、吊车、协作队工人、现场管理人员等协调一致的配合才能完成,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孔桩灌注就无法完成。断一根桩的直接损失在10万元以上,责任大,压力大。
今年2月至8月,项目灌桩进入高峰期,老夏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常熬得两眼发红,布满血丝。说起这些,老夏感慨地说:“没事,咱韧劲好,最多时连着灌了8个孔桩都没有合眼,那时一天最多睡4个小时,现在这点活不算啥”。
一公司哈大项目部经理李建华每次提到夏富谦总是动情地说:“我们哈大项目全体员工都应该感谢老夏,在没有大规模开工的情况下,我们的所有花费基本都是老夏带领大家创造出来的。” (田英民 王建军 李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