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说群众能懂的话
·张翟西滨·
有位干部下乡调研,突然内急,就问一老农:“洗手间在哪里?”老农说:“哦,要洗手,外间屋有洗脸盆。”同去的一位忙解释道:“他要去厕所。”老农恍然大悟:“是茅子呀!在院子的西南角上呢。”顿时,这位干部一脸通红,有点尴尬。
伴随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交际的语言亦丰富多彩。目下,我们有些干部口中忽生许多新名词、新概念。比如:“领导”改“老板”,“同志”改“先生、小姐”,“吃饭”改“就餐、宵夜”,甚至男人生活中出现“第三者”,也成了“包二奶”……真可谓:“新潮时尚,柔情浪漫”。
从许多新名词中,人们总能感到先前的词汇似乎“土老冒”,而后的新名词总是“新潮语”。凡人崇尚新潮时髦,无可厚非。问题是:有的干部不分场合、地点,做报告时,满嘴新名词、新概念,尽管宣讲人说得振振有词、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但群众并不理会,用群众的话说:“听着怪热闹,就是听不懂。”
说到此,不由我感念温总理说过的一句话:“要说群众能听懂的话”。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了解群众,体察民情,知人识面,善解人意。尤其在大庭广众面前,不能云遮雾霭,南腔北调。要摆寻常事,讲通俗理,说明白话。只要干群之间有了共同语言,彼此交流才亲热,距离才亲近,关系才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