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援助知识别忘关注心理健康
·东风·
日前,西安市总工会与陕西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社会助学知识援助行动以来,共有2399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与1686名困难职工子女结成帮扶对子,使这些困难职工子女考上理想的大中专学校,解除了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这无疑是好事,值得推广。但我也了解到一些地方的受助困难职工子女却存在一些不健康心理,也应当列入校正扶助之列:
一是自卑心理。不敢说自己是贫困职工子女,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怕与人交往,怕别人问及自己的家庭情况,有些贫困职工子女甚至对同学谎报家庭情况,故意往好里说。二是自弃心理。有的贫困职工子女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不是学习深造的材料,现在怎么也学不进去,最终还是考不上大学,既然如此还不如早日出门打工,也不用看别人的眉高眼低。三是埋怨心理。一味责怪自己父母没本事,把自己学习不好的原因完全归结为家庭经济困难所致。四是依赖心理。有的时候自己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但却一味依赖援助。五是虚荣心理。有些靠救助上了大学的学生手机、电脑样样都有,有的档次还不低,同学聚会时这些同学还出手大方,唯恐别人瞧不起自己。六是缺乏感恩意识。对那些曾经资助过他、有恩于他的人们,事后很快淡忘,认为社会救助乃理所应当,毫无感恩社会的行动表示。
对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知识援助,固然能解决一些经济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学习、考学问题,但我认为与此同时也要对这些学生开展积极的心理援助,让他们真正懂得;个人家庭经济困难并不可怕、并不丢人,困难家庭的家长也不是个人主观不努力,而是由于一些外界因素所致。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作为困难职工家庭的子女不能等、靠、要,而要积极寻找勤工俭学等途径,要敢于吃苦善于吃苦,敢于承认自己是困难职工子女,要珍惜社会给予自己的援助,懂得节约、懂得感恩、懂得替社会、家庭分忧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