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7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诗意里的秋风 笑狮 一窗灯火 青海湖畔 想念槐树 和谐促发展 管理创佳绩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想念槐树

□文/王海椿

故乡是大平原,多槐树。槐树耐旱、喜阳,适宜于平原地区生长。因而,我幼时的家乡,最多的树木就是槐树,路旁、沟边、篱前、屋后,随处可见槐树挺拔蓬勃的身影。

柳树是报春的使者,槐树做不成使者,倒像个龙钟的老人,行动总是慢半拍,左一场春雨,右一阵暖风,它都无动于衷。直至四、五月份它才发芽,光秃秃的树枝上萌发一点点绿,像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漾出的一点点笑意。一旦有了开端,它倒也不甘落后,一天或者两天,三天或者五天,在你不经意间,它已是绿盈满枝,一片葱郁了。

不过,引人注意它存在的却是槐花。某一天,你走在乡间的路上,咦,从哪里飘来一股香气呀?循香望去,原是槐花开了,一串串白色的小花像小小的蝴蝶飞舞于枝头,花香悠悠四散,把整个乡村都氤氲得香气缭绕。

家乡人珍视槐树,并非仅因它的花香,它的花不但好闻,而且还可以吃。说来你也许不信,槐花生的、熟的都可以吃。在那饥饿的年代,乡间人干活累了饿了,便爬上路旁的槐树,摘下几串槐花,放到嘴里就吃,甜津津、香馥馥的,绝对可以抵挡饥饿。

更多的时候,是把盛开的槐花成串成串地敲打或摘下来,放在铁锅的沸水中一烫,然后捞起,挤去水分,放在柳篮或竹匾里晒成干花,佐以姜葱等配料包馒头,堪称美味。家乡有一首歌谣:夏天到了,槐花香了,吃馍馍了,有力气了……

我对槐树的偏爱,因为它和我在乡下的生活密不可分。凡需木头做的东西,槐树大都能派上用场。在乡下很长一段时间,我休息坐槐树打的凳子,吃饭趴槐树打的桌子,干活用槐树安的锨柄……槐树的枝上长着下宽上尖的刺,我常把它扳下当图钉用,贴年画时用它将年画的四角往墙上(那时乡下多土墙)一固定就可以了。童年的夏天,我常和童伴徐心悦在槐树的浓荫下玩,我把槐树的叶子摘下来,含在口中吹出啾啾的鸟叫。心悦忽闪着大眼睛,听得入了迷。我和她还在土垒起的小桌子上,用泥巴包槐花饺子,这也许算得上是我童年唯一过家家的游戏。后来看《天仙配》才知道槐树还是成人之美的大媒人。可惜心悦在我读高中时就嫁人了。我离开家乡后很少再见到她。

前不久回乡,让我失落的是,家乡的槐树越来越少了,几近绝迹的境地。原因是槐树成材期长,从小树到成材要一、二十年,还有,槐树木质坚硬,打制家具费工、费力。如此,槐树就被一些速成树种代替了。

在这个什么都讲速成的年代,槐树也成了牺牲品。悲夫!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