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草
□文\崔纪平
中秋假日,偕老伴去秦岭北麓某山村看望老战友,沿途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放眼眺望,层峦叠嶂,山涧白云翻滚,蓝天雄鹰展翅,黑河碧水映天,国道绕山而上,此情景仿佛再现了儿时踏青爬山的往事,意境美妙极了。一辈子为生计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难得有此轻松怡人的爽快,幸福宁静的感觉在胸中徐徐荡漾。
下了国道,还有几里地的山路,车骑不成,便推着走。凡遇大小宽窄不等的上坡路,皆与老伴前推后拥,躬身前行。下坡路时,生怕放了“跑辘轳”,我在前反作用力地死死刹车,老伴在后拽尾以减弱惯性,我们全身鼓劲,尤以腿脚用力为最,上演一幕“拽牛尾巴下山”的活剧……
骤然,一股浓淳香甜的气味迎面扑来,刹那间顿觉心旷神怡,犹如醉仙飘飘然一般。陶醉中似乎感到闯进了酿蜜间,仔细寻踪,周围并无奇景异象。正懵懂,老伴手指一树梢,惊曰:“你看!”但见如槐花瓣大小、豆角样长短、苜蓿花泽状的一片片花非花、藤非藤、草非草的袈裟样絮状物裹罩在一棵半尺粗的槐树上,它便是香甜味的源头了。我不明原委,活了五十多岁,竟孤陋寡闻,平生首次见到这种稀奇的植物。欲在槐树底下拔一株小根带回家栽植,却任你睁大眼睛寻觅百度,竟无缘、无根、无系!这就怪了,天下竟有这种无根的植物?且在自然界里纵情自在地生长,释放芳香,展示它独特的魅力。
到了老战友的家,老战友帮我解开了谜团。说这叫无根草,受特定环境的影响,秦岭北麓偶有。但它仅仅长在槐树上,借槐树上的营养和水分生根、开花、结果(果似芝麻粒)。说生根,但却看不到它的“根”生在何处,反正盘根错节,长得旺盛,以至罩满枝头,恰似一拨浮云。因槐树味甘,槐花无毒且香甜,是蜜蜂撷蜜和人们摘食槐花的好去处,故“感染”无根草开花也甜味十足,弥漫数里地。据《秦岭植物志》上载,其药用价值很高。
我想,无根草除了本身具有的寄生特点外,它无根生存的功能,也应验了“适者生存、”“以花为媒”的哲理。喻在人身上,显示出超越自我和奋斗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