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监督是厂务公开深入开展的保障
厂务公开是企业决策者和领导者将自己的方针政策和行动置于广大员工群众的监督之下的有效方式,是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只有加大厂务公开的过程控制和监督,才能使职工群众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得到落实。
一、抓好党内监督,发挥职工群众的作用
厂务公开这个职工群众在企业管理中创造的新事物,是企业落实这一精神的有力措施,我们应对其细心爱护。
1、依托政治优势实施党内监督。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厂务公开纳入到党的重点工作之中,对本单位的厂务公开一定要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必要的措施,提出严格的要求,对厂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情况要加强督促检查。
2、强化管理职能加强过程控制。通过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优势,把厂务公开纳入监督检查的视线,推进制度落实,实施定期检查,强化过程控制,发挥保护惩处职能,规范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公开的行为,为厂务公开提供职能监督保障。
3、加强民主管理实施群众监督。广泛发动职工群众,不断增强职工群众对厂务公开的认识和理解,切实让职工群众参与到对厂务公开的全过程之中,使他们民主管理权利得到落实的同时,通过发挥职工对厂务公开的群众化监督优势,为厂务公开提供群众监督保障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厂务公开要实现“真公开”而不是“假公开”,实现工作“日常有效化”而不是“突击应付化”,就必须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
1、要建立齐抓共管的领导制度。要建立党委领导、党委书记负总责,党政工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制度。工会和党政有关部门共同组成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纪检部门、工会和有关业务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共同搞好厂务公开工作。也要注意运用其它多种形式,采取灵活、简便、易行的方式在深化厂务公开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2、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企业要从健全制度和规范运作入手,使厂务公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通过建立起公开办事制度、民主议事制度、职工评价制度、公示通报制度、考评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对厂务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序、公开的形式及考核措施等做出规定,真正通过严谨规范的制度来落实厂务公开工作。
3、要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在深化厂务公开工作中,上级党委、行政、纪委、工会和干部部门,应加强对下级单位厂务公开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要建立起厂务公开监督考核制度,把厂务公开的实施情况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责任制考核之中,凡厂务公开内容涉及的部门和有关人员都要明确责任,并纳入经济目标考核。
三、突出监督重点,深化公开内容
厂务公开的关键是真实,实质是民主监督,目的是推进工作。要坚持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监督力度,增加企业在重大问题方面的公开透明度。
1、重大决策监督。如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建设规划等,都要通过公开征求职工意见,职代会讨论审议。
2、干部人事监督。加强干部人事任用监督,用公开的措施制约职权的运作,要坚持实施职工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实行试用期等制度,使领导干部的选拔聘任处于广大职工的参与和监督之下,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规范更要让职工代表参与到全过程。
3、财务管理监督。重视建章立制,把国家法规与企业规章制度、职工关心的财务事项等进行公示。对当年企业财务预算决算及收支状况定期向职代会汇报,并接受职工代表的审议。
4、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监督。在重点工程建设方面,要严格按照“三公开”原则,紧紧抓住工程招投标、工程计量、工程结算、资金支付等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和廉政合同“双签制”等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增强工作透明度,强化群众监督。 (侯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