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
(汉中)羊白
现在有一个时髦的词,叫“留守儿童”。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自然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只是,在农村,除了留守儿童,还有许许多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的处境一样让人牵肠挂肚。
我母亲就是这样一个留守老人。我们一家六口人,哥哥姐姐都已在不同的城市站住脚跟,结婚生子。我最小,虽然离老家也只有30多公里的路程,可一天总忙忙碌碌的,很少有时间回去看看。父亲60多岁了,却执意要去山西一个沾点亲戚的工厂里做小工。空落落的院子里就剩下母亲一个人,虽然有时也通通电话,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有好多次,我们兄妹鼓励母亲走出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好有个照应。可母亲总是不肯,待一段时间就待不住了,要回去。原因是她舍不得那一院老房,几亩薄田。母亲说,那是我们这个家的根。房子得有人住,没人住时间一长就荒了。为了守住这个根,她执意要留守。
我们那是山区,条件差,一家一户都住得很开,像是一把碎星星,随便散落在山坳里。白天还好,鸡犬相闻,偶有路人笑语盈盈,可一到晚上,就万籁俱寂。我不知道母亲是怎样打发那漫长的黑夜的。她必定非常想念我们,我们也想念她,可,老宅又像是一个累赘,把她拴住了。
我们曾开玩笑,让父母卖掉老宅跟我们一块在城市住。母亲说,那不可能,你爸还想着什么时候把房子翻修一下呢。我们说,修那么多房子谁住?爸也真是的,六十多岁的人还出去打工,不怕人笑话,也该退休了,又不是没钱花。
爸也不反驳我们,却继续支持母亲留守。爸说,农民哪里有什么退休的说法,死的那一天就退休了。爸的话让人听着伤感,无言以对。老人自有他们的想法,作为儿女,我们的孝顺总显得有些自以为是。
因为长期留守,母亲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因为寂寞,母亲就一双一双地给我们拉鞋底,明明知道我们不一定用得上,就是停不下来。母亲有心脏病,虽然她每次电话里都说得很轻巧,可有时半夜醒来,总是睡不着。
只要母亲一天留守,我们这些在外的儿女心里就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