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农民工读北大”不是秀
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圆梦计划·北大100”22日在广州开班,来自广东各地企业的100名新生代产业工人在主办方的全额资助下,攻读北京大学网络远程教育本科学位。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表示,广东将不断整合资源,复制推广“北大100”模式,争取每年形成百个“100”——每年万名农民工接受各类培训教育。
这一消息刚一公布,就有人讥讽这是作秀了。不过在我看来,这很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石破天惊之举,是一场真正的教育改革,必将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乃至未来社会的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一向有重视平民教育的传统,孔子就曾经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思想,民国时期也有一些优秀学者致力于推广平民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新政权的人民性,更是为了把教育普及到工农大众当中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全体人民的教育水平迅速提高,文盲率迅速下降。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圆梦计划·北大100”可以说是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平民教育传统的一次回归。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农民工以比较低廉的成本享受中国最优质的教育,农民工学员不仅可以免于被高考门槛所阻拦,也可以免于高昂学费之不能承受之重——如果这也叫作秀的话,那我真的希望各地都能按照广东的模式作一作秀。
现在,“圆梦计划·北大100”在广东即将全面推开,每年百个“100”的规模,将确保每年有上万名农民工获得深造的机会,而北大也将为农民工设计贴近工作生活、系统实用的课程。这种招生的规模与贴近性,说明“圆梦计划·北大100”不是一场“秀”,而是创造了培养农民工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将成为中国农民工向上发展的重要桥梁,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的一个新标杆。
(郭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