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南郑县碑坝镇工会联合会
唱响“有工会、像工会、是工会”三步曲
到今年5月底,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南郑县碑坝镇工会联合会组建了2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工会,发展会员1529人,工会覆盖率实现100%。同时,近年来,镇工会联合会还为87名农民工成功讨要工资,工伤、工亡赔偿金156万多元。在全省各级工会组织深入推进“两个普遍”的时候,一个山区小镇是如何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的?在具体工作中,他们的做法是唱响工会工作“有工会、像工会、是工会”三步曲,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使工会工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健全基层组织把“有工会”落到实处
2005年前,因各种原因,我省乡镇一级工会组织并不健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陆续出现了一些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和违背劳动合同法的做法,而劳务输出又是碑坝镇百姓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外出打工中的劳资纠纷、工伤事故频发,严重损害着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未建工会的时候,很多的外出农民工屡受侵权之苦。2005年初,该镇建立了工会工作委员会,先后邀请县总工会、劳动局、县司法局协同镇劳保所、司法所对360名农民工首次进行了劳动技能、劳动合同法等系统培训,通过培训后的农民工劳动技能明显提高,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明显增强,拓展了就业空间,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懂得了自我维权和工会维权的重要性。
有工会,就要发挥作用。凡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镇工会牵头与镇劳保所、司法所积极为农民工维权。2005年11月,河北峰峰煤矿发生瓦斯事故,大西坝村4位农民工死亡,镇工会得知情况,立即与司法、劳保所联合前往事故地维权,使事故得到妥善处理。2006年11月,西江村阳合湾组青年农民工王某在汉中旧城改造拆迁过程中出现工亡事故,镇工会与劳保所、司法所派员前往调解维权,通过反复协调,王某获得了23万元工亡赔偿金。2008年6月,镇工会一次性为78名镇内农民工讨要工资42万元。2011年4月20日,镇工会又派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到山东为茶园村工亡农民工文其胜讨回赔偿金43.5万元。
随着工会地位的提高,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精神”,于2009于5月召开碑坝镇工会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差额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镇工会联合会委员11人,正式成立了碑坝镇工会联合委员会,把工会组建工作推入新的阶段。
从人财物上倾斜解决“像工会”的问题
碑坝镇工会联合会组建起来时,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有工会就要“像工会”。工会的办公用房、桌椅文柜、工作制度、软硬件等各个方面,既要健全,更要规范;工会要保障有一支依法维权的稳定专业人员队伍;镇工会要有完备的组织机构、基础设施和维权能力。这就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向工会倾斜,把工会打造成“六个好”乡镇工会。
在统一思想,明晰思路的基础上,在2009年巩固“创建市级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先进镇成果和开展工会组织建设管理年活动”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在办公用房特别紧张的情况下,调剂了比较方便的房屋用于工会办公,采购了办公桌椅文柜,挤出资金7000余元,整修了房屋、印发了各类工会宣传资料十种800余份,制作了“农民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镇工会职责”、“工会章程”、“工会机构组织流程图”、“工会组织网络图”、“农民工外出务工分布状况图”、“工会工作、学习制度”、“职工培训制度”等各类规范化标语、挂牌、表卡册喷绘上墙。据记者了解,近几年来,仅在工会建设经费上,该镇就投入了3万多元。
镇工会按照“有工会标志牌、有工会印章、有办公场所、有工会组织机构、有健全档案、有会员登记册和花名册,有活动记录、有工会账户”八有标准进行了逐项落实,并建起了职工之家和职工文化书屋及体育活动室。通过几年的实践,该镇工会从最初无人无章,且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地、无力应对新形势的情况下,到镇工会工作委员会再到镇工会联合会,实现了工会工作的新突破,使镇工会确实像工会,打造出了依法、和谐、规范、基本适应新形势的工会工作新格局。
切实发挥职能让“是工会”深入人心
通过2008年创建市级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活动和2009年工会组织建设管理年活动的开展,碑坝镇工会按照“是工会”的社会认知目标,以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为己任,以培训教育、依法维权为载体,立足全程服务、全面提升工会功能,提高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认知。
他们按照“先组建,后完善,再规范”的方式,增强凝聚力,扩大覆盖面,联系实际,发展村级工会组织。每个村工会由村党支部书记任主席,村主任任副主席,成员由村组干部和农民工代表组成,每个村设立二至三个工会小组,组长由村民组组长兼任,从上到下有组织机构、有领导、有职责、有制度、有场地、有设施、工作到位、效果明显。到2008年底,在原有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的基础上,发展农村工会12个,覆盖率占全镇16个村的75%;2009年4月又发展4个农村工会,从而实现了全镇工会覆盖率100%的目标。
要让老百姓从心里认为“工会是工会”,发挥职能当好“娘家人”是关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中,镇工会及时深入农村和企业单位、袁俊华良种猪养殖场调查,配合镇党委、政府,帮助职工群众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并广泛发动和组织镇村干部和职工为受灾群众捐款15000余元,捐物1000余件。个协工会开展爱心活动,组织50余家个体户为受灾群众捐款8000多元。去年,因土地、山林的补偿费问题,大西坝村80多名农民工准备围堵矿山公路,镇工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不厌其烦地进行疏导工作,后又召集矿山老板与农民工面对面地沟通协商,逐一解决山林、土地补偿费和公路建设等问题,成功化解了一起群发事件。工会也赢得了政府、企业和农民工的高度赞誉。
在南郑县“万名干部下基层”和“连心攀亲”活动中,碑坝镇工会通过深入农村走访调查,将大竹村伤残农民工侯云龙的困难及时反映,引起了省市县三级工会得到高度重视。今年5月31日,资助碑坝镇伤残农民工侯云龙移居“宿店一体”新房建设捐赠启动仪式在碑坝中学隆重举行。这个由各级工会和爱心人士共同打造的“爱心工程”,重新让侯云龙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工会的行动又一次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赞扬。
近年来,南郑县碑坝镇工会联合会在“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党工共建”的大局中,切实依法维权,不断加大基层工会组建力度,“从没有工会到组建工会工作委员会,再到选举产生正式成立工会联合会,”实现了工会组织全覆盖,一个功能强、作风实、有组织、有设施、制度完善的乡镇工会组织开始在大巴山区叫响。
本报记者 阎冬
通讯员 张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