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08日
读书
02

热捧影视同期书是“暴饮暴食”

进入影视时代以后,小说与影视便形成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小说为影视提供了多方面的艺术营养,加速了影视的艺术化进程;另一方面,影视促使小说进行系统调整,影视化已成为现代小说创作的新景观。影视同期书早已成为各个出版社争取的“利益点”,甚至有些出版社把出版影视同期书当成了“法宝”。

借助影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回报,出版社越来越主动出版影视同期书。而隐藏其后的事实是,小说在影响影视的同时,也在被影视所改造。从小说生态上看,影视以其视听传播方式的优势对小说进行挤压,影视化生存似乎成为小说的一种生存策略。但目前的情况是,影视同期书出版热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一是影视同期书现象实质上是商业性的投机行为,一定程度上会消解出版的文化性。道理很简单,影视注重娱乐,文学注重思想,缺少了思想的文学不能叫做文学。最好的文学大都不能被影视成功改编,这就意味着文学要是一味地趋同于影视,那么就不能感受到思想在诗意的描述中带给人的心灵震撼。

二是影视同期书过热可能导致文学迷途。影视同期书在多大程度上能被看成是文学,实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而当出版社趋之若鹜时,恐怕就是以利益左右行为的表现。影视作为娱乐性的快餐文化,有其浮光掠影的一面,若一味跟从影视,难免会迷失方向。

三是影视同期书是消费时代文学困境的隐喻。在消费时代,人们在许多商品中选择特定的一种,对消费者来说,选择的是审美快感。作为商品的文学,作为面向市场的文学,只要能给人以快感和娱乐,就必然能够体现它应有的意义。一般地说,符合大众趣味的艺术作品,在其所属时代,登不上那一时代艺术的大雅之堂,不被那一时代的精英文化群体所接受,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这是影视同期书大行其道的理由吗?

米兰·昆德拉曾说:“把伟大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和戏剧不过是一种‘读者文摘’”。在我国文坛上,韩少功等作家都对电子传媒保持顽强抗拒姿态,韩少功曾明确地说:“电视只是向市场投放了大量色味诱人但营养不一定很高的文化快餐,它不断鼓励浪费,鼓励文化的暴饮暴食。”他们追求“只为自己写作”,主张写作“忠于生命”的文学,呼吁文学与影视文化保持距离。这在笔者看来,是对影视同期书的最好提醒,但是,我们能读懂吗?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如果你写了一部畅销书,那是因为你背弃了重要的原则,或者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偏激,但是,在影视同期书越来越受到吹捧的当下,重温之,并不多余。 (朱四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