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香
文/程丽萍
初冬的下午,沏上一杯淡淡的绿茶,坐在阳台的藤椅上。静静地望着茶几上那簇洁白的百合,暖暖的阳光透过窗纱,在百合花的香雾中幽静地流动。那一簇簇含苞待放的花朵,既清淡精致,又高贵幽雅。花叶似柳如竹,疏密有致,散发出阵阵幽香,是集色、形、香三佳于一身的美丽花朵。圣洁的百合给人的感觉是高贵、纯洁,尤其白色的百合,最受尊崇。因而喜欢百合花的女人,等于拥有了纯洁与善良的心灵、幽雅与高贵的气质。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百合花,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却越发对它情有独钟,成为我的最爱。
自古以来,百合的美,常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一般人对它喜爱有加,无论是栽植于庭园还是瓶插于室内,它都散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清纯高雅的气息。百合一般有1—4朵,为总状花絮,开在枝头柔韧修长的花茎上。盛开的百合花从外观上看每朵有六片花瓣,形状像金针花,花瓣艳丽,其名称的由来,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的鳞片层抱而成,形似白莲,取其“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所以喻意和睦、团聚。喜庆节日人们常以百合作为馈赠礼品,百合遂成为中华民族的吉祥之物。
清新脱俗的百合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恰似一汪醉人的美酒惹人陶醉,风中摇曳犹如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远离喧嚣的尘事,让人感到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多变的风貌如梦似幻,花朵的花柱伸长于唇外,宛如蝴蝶的触须一般,开始翩翩起舞,含情之模样如此让人怜爱。
关于百合花的传说,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在中世纪,法国的战士就非常喜爱百合花,他们相信拿着画有百合花的盾牌去打仗必胜无疑。在德国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也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一名叫爱丽丝的姑娘陪伴母亲去哈兹山区。一天,有位劳莫保大公爵乘马车路过此地,看上了爱丽丝,遂仗着自己是大公爵,权大势大,予以强夺。岂料爱丽丝执意不肯。大公爵哪肯罢休,拉着姑娘不放,姑娘惨叫,呼天保佑。忽然,一阵神风,姑娘不见了。却从姑娘站立的地方,耸起一株百合花,放出阵阵清香。这就是德国百合传说的来历。
在西方,百合还象征着纯贞少女,隐喻圣母玛利亚。在中世纪许多圣母的画像中,百合花都画成既没有雄蕊,又没有雌蕊,意味着没有任何邪念。在《圣经》中如此描写,亚当、夏娃受蛇的诱惑,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夏娃悔恨的泪落在地上,开出的就是这洁白芳芬的百合花。《旧约·雅歌》第一次以百合花比喻女人:“他的恋人像山谷中的百合花,洁白无暇。”难怪俄罗斯诗人普希金要视百合花为永不凋谢的美和生命力的象征。
而在中国古代,由于百合花开时,常常散发出淡淡幽香,因此把它和水仙、栀子、梅、菊、桂花和茉莉等合称七香图,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有关百合的诗文更是琳琅满目,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更乞两叶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的诗句,见证了诗人对百合花的喜爱之情。
“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仰。”后梁宣帝之第三子萧察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描摹了一帧诗意浓厚的百合图。全诗四句,首两句由叶至花,后两句由花到姿,描绘出百合花的叶子,花容清新、自然的感觉,具诱人之姿,如同在我们眼前展现百合花的真趣和神髓。
小时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的“出污泥而不染”很是赞赏,那么我心中美丽的百合花应该怎样评说呢?我用:“纯洁如玉、超凡脱俗、美艳绝伦”这十二个字来形容,不知是否妥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