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暴露了什么?
又一个“假洋鬼子”被脱去“洋马甲”!舆论一片哗然。值得探究的是,它的背后究竟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其一,消费心态不成熟。“达芬奇”家具的假身份被揭穿,让众多消费者感受到莫大欺骗和讽刺。在我看来,某些消费者也有一份责任。因为国货“装洋”行为,和国人“崇洋”心理密不可分,似乎认为国外品牌的质量都有保证。有些甚至纯粹为了炫富,不求最好,只求最贵。而国产品牌标榜洋货,除了“华丽转身”大牟其利外,也是为了迎合消费者不成熟的消费心态。
其二,国产品牌不自信。正因为国人“崇洋”,诸多国产品牌失去了自信。这些年,我国市场上许多“国际名牌”几乎都是广东等地生产,有些品牌本来在国内已做得不错,本来可以拥有达到国际质量水准的自主知识产权,可是它们非要找个外国公司做“干爹”,硬要把自己包装成“假洋鬼子”。自己做的好产品却不敢说是自己国家生产的,这真是民族工业的悲哀!
其三,监管环节有漏洞。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借“达芬奇事件”,在法律制度上进行完善,规范一下混乱的洋品牌市场,不能再让“达芬奇”们为所欲为了! (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