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08月23日

陕西工人报煤业化工专刊-一线 带着母亲上大学 “跟着老苑干活有劲头”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采煤教授”——田联合 轨道上的乐章 矿灯房的姐妹们

当前版:第A7版:煤业化工专刊-一线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煤业化工专刊-一线
07

带着母亲上大学

羔羊跪乳,寒鸦反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在那些关于孝悌的故事流传了千年之后,他以现代的方式翻唱了源自澄合的古老歌谣。与其说逆境磨练了他的意志,更不如说是赋予了他自信和力量。也许母亲的健康仍在接受考验,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

撑起一个家

1987年7月出生的刘健是澄合矿务局董家河社区辖内的一名职工子弟,十年的寒窗苦读,2007年考入了西安文理学院旅游与管理专业,成为了一名本科大学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这个曾经幸福温馨的家庭,突然坠入了生活的深渊。

刘健曾经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清贫,但不失温馨,清苦并存着快乐。2007年9月刚刚入学不到两个月,患尿毒症的父亲不幸病逝,家庭支柱的轰然倒塌,使本身患有精神病的母亲在丧失丈夫的痛苦中病情更加严重。接二连三的变故使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刘健瘦弱的肩上。同样不算多么富裕的同父异母哥哥在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提出把母亲带到陕北老家去生活,但是倔强的刘健不愿母亲远走他乡,拒绝了哥哥的好意,他说:“母亲是我唯一的亲人,我现在已经没有家了,只要有她在身旁我还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今后不管发生什么,我都要将母亲带在身旁照顾”。随后,毅然把母亲带到西安陪伴在身边,开始了艰难的携母求学之路。

忠孝求学两不误

没有一丁点的经济收入,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刘健也曾经产生过辍学的念头,但面对羸弱多病的母亲,面对自己理想的学业,他不忍心放弃。社区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老师和同学也给予他鼓励并开展募捐支持他,使他又重新鼓起了学习和生活的勇气。虽然生活极其艰难,但是从此刘健始终没有放弃继续求学的念头,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为了能租到便宜的房子安顿母亲,刘健在离学校较近的地方四处奔走,到处打听,找到了一间不到10平米的住处,相对每月四五百元甚至千元的高额房费,每月150元的房租让他略微感到一丝安慰,虽然,房子破旧不堪;虽然,家徒四壁,但终归有了一个家。

为了能顺利完成学业和照顾好母亲,他经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只能休息5到6个小时,2元钱的馒头、一袋咸菜吃好几天,而且还要先让母亲吃,这也仅仅能勉强维持母亲吃饱肚子,自己甚至还时常吃不上东西。渐渐的他的体质不断的下降,经常生病,又没有钱,他只能硬扛。他从大一开始做过家教,发过传单、晚自习以后给快餐店打零工、到建筑工地干临时工,用微薄的收入维系着生活和学习。生活的艰辛,磨练了刘健的意志,历经种种磨难的他更懂得了学习的重要。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完成学业,更好的服务社会、奉养母亲。让我们看到的是:刘健连续四年携母求学,能坚持到毕业真是个奇迹,他是生活的强者。

刘健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母亲的病治好,能跟她说说话,陪她散散步……

叩开黎明之门

面对生活的压力,刘健说,有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是我认为是不对的,当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勇敢地承担,不会去逃避。

步入大学后,他一路艰辛,一路磨难,一路抗争,携母上大学,他秉承不求人可怜,但求人可敬可佩的人生信条继续着他不寻常的故事。刘健天天忙忙碌碌,他说:“我的成绩不算好,尤其是英语,高中之前就没有听过听力,学习有一定的压力,但是经过一年的学习,基本可以跟上了。”

陪伴母亲投入紧张有序的大学学习生活,放学后赶紧乘公交车回租住房,为母亲做好简单的饭菜,先让母亲吃好,然后自己再吃。帮助母亲洗理完毕后看书、学习,他感到了弥足的幸福和快乐。

有时,刘健也很茫然和痛苦,母亲已经失去了情感,她没有了喜乐,只有怒哀,也读不懂儿子的喜怒哀乐,在刘健绝望、难过、伤心的时候,他很想得到妈妈的抚摸、安慰,或是在妈妈的怀中靠一靠,或是能听到妈妈对他说:“儿子,你有什么就跟妈妈说吧”,这一切对刘健来说都是奢望,但刘健从来没有抱怨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抱怨自己的人生。他坚信“母亲就是他的生命,是他前进的动力”。刘健说:“无论母亲病情怎样,我都会让她在我身边,很好地照顾她,为她养老送终。”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

刘健对生活充满信心,他相信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当生活中遇到不顺时,他就会想到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愤概,不要忧郁,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而如今总是充满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将变得可爱。”

在采访刘健的同学时,他的班长告诉笔者,刘健经常对她们说:能上学对我来说是最幸运的一件事,我和你们都一样的幸运。不知道大家对读书是怎样对待的,对我而言,是想读书,而不是别人让我读书,所以,我很卖劲。因为,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能把妈妈的病给治好,并且给妈妈一个安稳幸福的家。

刘健的辅导老师说:“百善孝为先,刘健对母亲的不抛弃、不嫌弃,对学业的不放弃,将磨难变为生活中的财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个同学都应该学习他对生活的自强、自立、自重,对社会、对父母多怀一分感恩之心,以实际行动,更好地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这个在漫漫长夜里跋涉四年、一直苦苦追寻光明的坚强男孩,终于在闪光的6月里,叩开了黎明之门,坚持携母亲完成大学学业,看见了一缕缕温暖的曙光!

刘健说:“我很感谢生活中的苦难,它使我变得更加坚强,我并不是最好的,但我会努力的做得更好。”

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用坚强与孝顺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是孝的梦,孝是忠的魂”。刘健,他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一个家,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未来。 (杨震)

刘健和母亲在一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