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45%外来工想通过群体性事件维权”值得社会反思
据9月8日河南商报报道,佛山市总工会调查数据显示,企图通过群体性事件维权的人高达45.43%,认为“事情闹大了就会解决”的人有16.34%,因此同乡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45%外来工想通过群体性事件维权”,释放的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方面说明外来工的的维权观亟待改变,另一方面说明维护外来工合法权益的正轨渠道还不通畅。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集体的抗议行为,这种行为属于体制外的。不少民众之所以选择体制外的,是因为他们通过体制内无法获得或较难获得资源解决问题,于是不得不选择这种体制外的方式。换句话说,是体制内正常维权渠道的缺失或堵塞,将他们赶到了对面。
群体性事件表明的是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和政府的管治困境,现在的群体性事件不时爆发,让一些地方政府疲于应付,和谐社会的构建受到巨大挑战。外来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本身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但他们渴望能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可现实情况往往是,他们的诉求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与解决,而以群体性方式整出很大动静后,媒体关注了,网友参与了,事情反而容易解决了。这就给外来工以强烈的信息误导——还是群体性事件维权快。
要想让外来工维权步入正轨,需要社会齐心协力、多管齐下。一是有关部门要多对外来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维权能力,遇事冷静不冲动;二是当外来工遭遇维权困境时,各级工会组织要把维护职工群众生存权、发展权的重任承担起来,认真不懈地履行好维护外来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筑牢援助、调解、预警三道维权防线;三是地方政府及司法部门要畅通外来工维权渠道,降低外来工维权门槛,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法律维权的方便快捷;四是媒体对外来工维权要多加强舆论引导,不偏向,不起哄,客观报道,理性分析。
以群体性事件去维权,不仅与法制社会相悖,而且与和谐社会不符。怎样维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不过,并非所有外来工都胡搅蛮缠,关键是如何将心比心、以心交心。
(钱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