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了神八与天宫的对接
——航天六院助推神八飞天“赴约”侧记
“10、9……3、2、1,发射!”昨日凌晨,航天六院小礼堂,坐在监视器前的所有人屏住呼吸,直到传来神八发射成功的声音,全场立刻沸腾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的职工李海眼里泛起了激动的泪光:“太开心了,大家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这一刻觉得之前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作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动机阀门组组长,航天六院的李海和他的同事们承担着一级、二级、助推级发动机14种84台阀门产品的设计工作,同时还要进行产品生产、试验配合与验收工作。
设计是产品的源头,李海与同事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液流试验验证和理论分析计算,对各种工作状态下的液动力、摩擦力、力频特性进行分析时,发现液动力试验数据与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这将直接影响到方案的实施,必须摸清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因素。”为此,李海在试验现场与同事一起对试验过程、试验方法、参数测点进行反复优化与改进,进行三维建模、回位装置与力频特性之间的匹配分析,方案论证终于完成。由于论证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大家对产品报有极大地信心。
“可当产品生产出来了,却发现个别产品出现了回位迟钝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整个研制进程!”李海,这个有着10余年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从不服输的汉子心里非常清楚,科研进程决不能在自己这里延误,经过一个星期的分析、试验,终于确定了合理的间隙,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据航天六院质量技术部部长郭国长介绍,在“神舟八号”、“天宫一号”任务中,从火箭到飞船再到空间实验室,航天六院提供了全系列近百台发动机,从提供60余吨推力的巨无霸,到提供不到一公斤推力的小不点,保障航天飞行器在太空中完成每一个“规定动作”。
推进系统是交会对接的动力之源,推进系统的工作正常与否,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如人的心脏,如果“心脏”出了毛病,必将危及“神舟八号”的发射成功,特别是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完成。尤如“心脏”的每一次博动为人体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血液一样,变轨发动机的每一次点火,为成功实现交会对接任务提供所需要的动力之源。
“‘天宫一号’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7000公里,每秒钟达到了7.5公里,‘神舟八号’要与其实现交会对接,需要完成一系列变轨、制动等高难度动作。”六院发动机专家介绍:“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重点突破了动力系统长寿命工作的可靠性这一关键难题。研制的变轨发动机,并不局限于本身两年的在轨时间要求,而是瞄准了今后更长的寿命需求。在大部分组件设计中,都考虑了10年、15年甚至更长的寿命需求。” (下转二版)
液体火箭发动机总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