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求实效谋发展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以求真务实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当前应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思想观念要不断更新。陈旧、过时的观念,不仅束缚人的思想,而且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因此,我们一是要增强时代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进俱进,立足新的时代方位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围绕“发展”这个中心,履行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二是要增强效益观念,增强教育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克服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等思想,实现集约化投入,高收益产出。三是增强人本观念,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激发职工群众投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工作距离要从远拉近。以往教育进行理论灌输、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使教育的吸引力不强,说服力不够,实际效果不佳,甚至引发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对此,我们应改变教育视角,改进教育内容,针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利益需求、价值取向、行为方向等实际,拉近教育与人的“距离”。一是要拉近认知距离。根据人们的认知水平,区分层次进行教育,杜绝“齐步走”、“一锅煮”现象。二是要拉近利益距离。通过教育,着力解决利益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问题。同时密切关注人的利益需求,在搞好思想疏导的同时尽力帮困解难。三是要拉近情感距离。做好正面引导和人性关怀,强化人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体验,增强教育的人情味和亲和力。四是要拉近需求距离。把工作做到人们的心坎上,解决好教育的供需矛盾。
第三,工作方式要灵活多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垂直灌输,“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具有明显的单向性。教育者居高临下,受教育者被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弱新渠道,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的广泛性和影响力。
第四,工作手段要结化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谈心、形势报告、随机教育、典型引路等传统教育的优势,激发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大改进创新力度。重点一是由单一型向丰富型转变,促进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效益。二是由单向式向互动型转变,激发被教育者参与教育、内化接受的自觉性。三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开拓教育的新途径、线成网。要把思想教育这条“主线”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在思想教育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格局中增强教育的辐射力,形成教育的大网络,产生教育的联动效应。对此,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把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延伸,用先进文化思想占领网络阵地。二要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增强教育的现实性。尤其要重视物质利益在当前人们利益需求多元化形势下的“杠杆”作用,研究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尊重、实现和维护好人们的物质利益,调动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三要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手段,增强教育的严肃性。要把教育和管理、教育手段和法规手段结合起来,既用道理说服人,引导人自觉践行,又借助必要的法规制度手段,强制人接受和遵循,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依法指导,有章可循。
(蓝天铀业 王玲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