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14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瓢客”谣 秋夜 一片飘过山口的云 龙舟 生命之水 即心是佛真书家 珍惜人生中的拥有 爱上那个季节的味道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生命之水

文/王如明

说起水,难忘47年前下乡时的缺水生活。

下乡的地方,位于西北,地处戈壁,与临近的沙漠气候相似,常年干旱少雨,蒸发量却极大。尤其是夏季,人就像整日在烤箱里烤着。地面温度天天都在四、五十度,甚至更高。人又是露天劳作,身上的皮晒蜕了几层,人常常因脱水而晕厥。这里缺水,水像金子般宝贵,有时一年见不上一滴雨,人全靠疏勒河水生活。可是疏勒河流到我们这里已经是尾巴,水小,浑浊,苦咸,龌龊——沿途冲下的动物尸体、粪便,以及千顷荒原上的盐碱经它融解、吸收,它已成了又咸、又苦、又脏、又浑的浊流。就这,也金贵得很,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啊!我们用它做饭、饮用、灌溉——尽管因土地盐碱严重,水又含着盐碱,种的地不打粮食,它依然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记得有年四月,戈壁春寒料峭,人仍穿着棉衣,却迎来了春灌高潮。新水下来的欢愉甚于过节,苦等一冬的人们终于不用再喝那又苦又咸又臭,只剩一点底儿的涝坝水了。那黑臭发浑的泥汤汤你不喝不行,不喝渴得受不了;喝了更不行,越喝越渴。就这,早上洗完脸水还舍不得倒,放晚上洗脚再用。锅里煮着水,锅边冒着碱花花,空气中散发着腥臭,人像喝酒似的舀着喝,喝多了不行,不喝也不行。所以当听说“新水”下来时,能不狂欢吗?尽管它是疏勒河的尾巴,也是盐碱水,也腥也臭,但比这不堪的涝坝水强多了。所以不难理解这时候人们的狂欢,更不难理解每年这时候频频出现奋不顾身用血肉之躯去堵“冰洞”的壮举。

上天造就了这里奇特的地貌,虽然干旱少雨,严酷的冬季仍把土地冻得像岩石一样坚硬,这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新水下来,僵硬的大渠堤坝变软,更有戈壁土拨鼠到处打洞,渠堤到处漏水,这可急坏了我们。水力无穷,有些地方,本是小洞,经过冲刷,不一刻就会成人腰粗的“冰洞”——洞口四周是冰茬,洞中下泄着急湍的水流。人要用土堵洞,可地却挖不动,取不出土,于是一幕幕壮烈的场景出现了,就像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一样,不少人穿着棉衣,奋不顾身跃入冰冷的河水中去堵冰洞。真担心人被水流吸进冰洞,有人大喊“挽紧胳膊拉紧手,千万别松……”等大伙儿用柴草和堤外泡软的泥土费劲将洞口堵上,跳水堵洞的人们已被冰水冻僵,有的甚至昏迷,反过来又慌忙抬人回去抢救……这事放在今天,看来有些荒唐,当时也确实有罔顾生命的极左因素在里面,但谁又能说,在那极端缺水的地方,那些视水如金子般珍贵的人们对水的渴望、对水的极度呵护,难道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英勇和悲壮?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七年间对水的渴盼,对水的珍视在我生命中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以致养成的节水习惯让别人不理解:职工澡堂里有人开着大龙头洗完了澡扬长而去,我就一一把它关上;有人打三遍肥皂搓三遍澡常常让我侧目;几个小青年嘻嘻哈哈洗手间里洗完手龙头不关转身而去,被我喊住,当面斥责。自家里用水也极度节俭:洗菜水完了浇花、刷锅、冲厕;夏日屋顶晒水冲澡,把身上打湿,简单打遍肥皂,冲掉了事,最多只用一盆水。尽管原先单位的自备井不计量收费,不管用多少都收20元,我却认为浪费水是罪恶,决不胡乱糟蹋。现在好了,自来水公司给我们小区通了更为净洁的自来水,每家安装了水表,相信更多的人会节约用水。但我也经常耽心,也许是杞人忧天——如若我们不珍视我们的生命之水,缺乏节水意识,说不定哪天,47年前我所经历的那种缺水景象会频频上演,甚至殃及子孙,那不成了“天作孽,不可违;人作孽,不可活”?我们又岂不愧对子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