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开双脚走基层 饱蘸浓情写职工
给生命最后的尊严
11月23日,早上7点半记者来到西安市殡仪馆遗体整容室,在遗体整容室外已有家属在此等候。在整容组组长袁军强的带领下记者进入遗体整容室,宽敞明亮的房间内弥漫着酒精和消毒水的味道,桌上放着一盒种类齐全的化妆品以及各类化妆刷,一张单人医用床,床旁边一个身着防护服戴着手套口罩忙碌的身影,还有床上一具冰冷的遗体。
袁军强告诉记者:“根据陕西的风俗,死者都是要在早上火化下葬,所以早上7点20到9点也就是一天最忙的时候”。遗体被送来之后,一般会在送来的当天下午或者晚上就化好妆,然后再存放在冷库中,根据安排的时间取出火化,还有些遗体在送来当天没有化妆的,火化当天如果家属要求,也会对遗体进行上妆。
正说着一具遗体被推了进来,而给遗体做整容的是一位女性整容师。袁军强告诉记者:“整容组现在共有11人,除三位年纪比较大的整容师,剩下的全都在二三十岁,其中还有5个是大学生,眼前的这位就是今年刚来的一位殡葬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这位整容师名叫温树红,不到一个月就要过自己23岁生日了,虽然还很年轻,但是在工作上已显得十分老练。
揭开被单后里面躺着是一位80多岁老太太的遗体,看起来很安详,但是脸色显得有些蜡黄,温树红先是用蘸有酒精的棉球对遗体面部进行清洗和消毒,然后再打粉底上腮红,画眉涂上唇膏和唇油。经过一系列修饰以后遗体马上看着精神许多。温树红告诉记者,正常原因死亡的遗体整容就是这样处理还比较简单,要是碰上有些特殊原因死亡的处理起来还会有一些困难。前几个月灞桥坍塌事故送来的遗体,很多都是破碎的,还裹在泥里,在处理遗体的时候,先是要对遗体进行清洗,然后在缝合,有几个面部都变形了,还要根据死者家属提供的死者照片进行容貌还原,有些遗体送来的时候都有味道了,11个人在整容室里整整忙了两天没有回家,事后家属对他们特别感谢。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职工们很少有假期。袁军强告诉记者:“由于忙的时候在早上,下午和晚上比较轻松,所以11个人就实行倒班制。”袁军强今年36岁了,在殡仪馆工作已经有15年了,现在家里还有一个4岁的女儿由母亲照顾,由于休假的时间比较少,很少有时间陪陪女儿。“女儿向我抱怨一下,真觉得让她受了不少委屈。”袁军强苦笑着说。
离别时,袁军强笑着对记者说:“没法和你握手告别了”。袁军强显得有些无奈。他们是一群普通人,却又从事着一份不普通的工作;在生活中他们也许不被人们所理解,屡遭避忌甚至歧视,但是他们却用心维护着一个刚刚离开的生命最后的尊严。 本报记者 王洋
寒冬里的守护
11月28日早六点,西安,雾霭阴霾,北三环北辰大道渣土车检查点,27岁的孙永岗站在冬日的寒风里,一辆渣土车由南驶来,孙永岗挥手拦截,示意靠边、立正敬礼、例行检查、然后放行。
北辰大道是西安北城区域建筑渣土运往冯家滩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必经之地。曾几何时,这里渣土车疯狂如过街老鼠,随意抛撒渣土、恶性交通事故等时有发生,虽然交通、园林、城管等部门也多次综合治理过,但涉及问题极其复杂,收效甚微,浐灞城管执法分局在此设立的检查点,几乎每天都有渣土车运营人员盯梢,执法过程多次遭遇阻挠甚至遭遇暴力。
10月9日,西安市城管执法局在全市城管执法系统率先开展为期3个月的渣土车集中整治活动。集中开展建筑渣土运输车辆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故意不使用GPS、超速、逆行、闯红灯、随意抛撒等违规拉运行为的整治。而浐灞城管执法分局七大队随即撤下了北辰大道检查点所有执法人员,从分局抽调24名精兵强将,分三班全天候24小时扎点,对全区域进行监控,要求执法人员工作中要不讲情面、不徇私情、敢于碰硬,在坚持文明执法的同时,严格按程序执法,严厉查处车辆高尖装载、沿途抛撒等违法行为,确保渣土车百日无患。
从那一天起,孙永岗和其他23名城管执法队员在这里已经坚守了80天了。一度时间,由于对所有渣土车停业整顿,北辰大道渣土车绝迹,但检查点却一直保持执法人员在岗。最近,西安市开始对规范后的渣土车有序放行,北辰大道检查点一下子繁忙了起来,每晚约有百余辆渣土车来回穿梭,白天亦有几十辆车上路。而要做到逢车必检,对于孙永岗们而言,工作量可想而知,虽然对渣土车的管理空前加强,但每晚仍有七八辆高尖装载的,说情、送礼、威胁之类现象也时有发生,可这些年轻的小伙子坚守着职责。作为带队,孙永岗放弃了休假,秋收秋种时节,年迈的父亲打电话让他回家帮忙,他做不到;前几天一位要好的朋友结婚,他不能参加,电话里朋友的奚落与抱怨,他只好受着。所有的执法人员誓言“百日不休假”,严冬的夜晚,漫长而寒冷,车呼啸而过扬起风钻心刺痛,水喝到嘴里冰凉冰凉,虽然七大队吃饭会准时把饭送到点上,晚上还有加餐,但大家只能吃到冷饭。谁没有家庭、谁没有朋友、谁没有生活,可北辰大道渣土车检查点24名执法人员在整治活动里,硬是没有一个请假的,几个队员伤风感冒了,就带着药上岗。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治理检查,穿梭在北辰大道的渣土车明显规范了,随意抛撒的现象没有了、交通事故杜绝了、附近环境整洁了。临近9点时,附近一位商店的女老板送来了一壶开水,据孙永岗讲,这是最近以来这位老板开门后要做的第一件事。而一位路过的司机停下车,摇下车窗玻璃,对职守的执法队员道了一声“辛苦了,谢谢你们。”
本报记者 刘公望
用微笑感动客户
银行大厅里,24岁的大堂经理康丽正在教一位老大爷填写开立账户的表格,老大爷戴着老花镜,不时询问“这个填不填?”“金额大写还是小写?”康丽不厌其烦地讲解表格的具体要求,填好后告诉他:“师傅,请您拿着号去稍等。”片刻后,她又走到老大爷跟前说:“该您了师傅。”每天有无数群众经她们引导完成银行业务办理,而他们也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人群,每次走进银行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
10月30日笔者来到宝鸡市建行经二路支行,亲身感受银行从业人员的酸甜苦辣。
这天宝鸡的温度低至10度左右,银行大厅里则显得更加寒冷,厅内环绕的大理石装潢凸显出寒意。负责网银业务办理的董晓妮正指导客户填写表格,笔者注意到她穿着很薄的工装,便问她冷不冷,为啥不穿厚点,她朴实地笑着说“不冷不冷,每天面对客户,要保持最好的形象。”她时而打电话询问,时而耐心讲解,帮助客户解决各种网银问题。每天的8小时工作时间中她都是站着的,笔者询问是否是银行规定,她回答说:“也不是,就是怕客户有困难和问题找不到我,心里着急。”而在大厅另一处出现了几个十五六岁的女孩,一脸稚气和茫然。她们是宝鸡某技术学院的学生,来银行激活学校刚发的卡,康丽走过去给她们详细讲解了激活卡的步骤以及银行卡使用方法,并告之她们未满16岁是需要监护人陪同才能激活银行卡的。一个女孩很不满意地撂了一句“我自己在这里上学,爸妈不在身边,你说咋整?”康丽只好再次给她们讲解制定这条规章的原因,“我们也是为你们负责。”
位于宝鸡火车站对面的经二路分行总是人流如织,周围的企业职工、个体商户都会经常来办理业务。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又是对银行职工的一个挑战。这天就有一位客户抽号之后,由于等待的人太多,他不耐烦了,站了起来:“你们效率也太低了吧,我都等了半个小时了,这还急着用钱呢。”康丽急忙上前微笑着解释,劝说他耐心等待,最终这名客户的情绪平静了下来。有的老年人对ATM机等设备有抵触情绪,对新技术有所顾忌,纷纷聚集在柜台前办理业务,使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康丽便引导他们到ATM机办理业务,并耐心讲解设备的操作方法,在成功办理了业务后,老年人都感叹ATM机操作的便利,对于新技术的顾忌也打消了。
“同样的工作,冷冰冰的态度与热心的服务,差距非常大,客户当然会记得态度好的服务了。不管对方什么态度,我们脸上都挂着微笑,用耐心和真诚来解决问题。”康丽说。
本报记者 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