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9日
综合新闻
02

职工书屋 劳动者的精神家园(上)

遍地开花——职工书屋已成“工会文化品牌”

(上接一版)根据工人三班倒的作息规律,书屋每天早上、下午和晚上都会定时开放。现在,该矿图书室真正成了职工学习技能的“指导站”和“加油站”,为创建“三型六化”学习型企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石节矿工会副主席崔英铜认为,职工书屋不仅是丰富职工精神的“阵地”,也是企业提高职工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加油站”和技术人才的“贮备站”。让图书服务于生产,最终达到职工和企业的双赢,这是职工书屋功能的发挥和延伸。

“职工书屋”搭建平台拓展工会工作新“舞台”

2008年,中铁二十局作为最早设立职工书屋的单位之一,被树立为典型。三年过去了,中铁二十局集团总部职工书屋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职工书屋示范达标单位”。

在中铁二十局管理处施秘书的陪同下,记者走访了集团总部的职工书屋。整个阅览室约有120平方米,九个书架靠墙而立,中间6个桌子、48个座位。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庄子》,书已经比较旧了,但保护得很好,看扉页上的字迹,应该是职工捐赠的。书上还有用红笔画过的语句和钢笔写下的读书心得:“怅人生无庄周般逍遥矣”,书籍虽旧,墨香犹存。

该局离退休管理处的韩清喜欢到这里借阅书籍。这天,书屋刚到了100本新的世界名著。记者见到老韩时,他正手捧《麦田的守望者》仔细阅读。谈到业余生活,书屋是他绕不开的话题。“我几乎每天都要来看书。因为是当兵出身,我更喜欢看党史类书籍。”图书室的管理员陈女士告诉记者:“一到暑假,好些职工都会带着子女一起来看书。孩子们看少儿读物,大人看时政军事,阅览室坐得满满的。”

工会过去的文化宫、电影院、职工夜校等工作阵地随着市场化进程很多都推向了社会,“职工书屋”成为继“职工之家”之后有力填补这一空白的新型载体,不但是工会为企业职工办的一件实事好事,更成为新时期工会建设在基层企业有力的工作阵地。

我省职工书屋建设成效显著

2008年3月份,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开展“职工书屋”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省缺乏读书条件的基层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建设1645个职工书屋;从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建设105个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

近日,记者从省总工会宣教部了解到,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省目前已建成1905个职工书屋,其中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135个,职工书屋自建点1800余个,各级工会筹措资金约13302.2万元,书屋占地总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

省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梁仁义介绍,为了落实《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省总工会制订了《陕西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省总计划在五年内,全省再建150个示范点和1500个自建书屋,将逐年加大对职工书屋建设资金的投入,并开始建立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梁仁义说:“不仅如此,省总工会还将给职工书屋提供配套设备,如图书、书架、电脑等等。由于网络发展迅速,很多职工已从互联网浏览信息、吸收资讯和学习,所以适应学习需求,建设电子书屋也是势在必行。”

本报记者 刘楠 王洋 岳帅 李国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