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近年来,随着企业需求不断变化,“复合型人才”替代“单一型人才”开始走俏市场,各行业对此类人才都是求贤若渴。然而,“缺”这个字眼也因“复合型”三字被无限放大
做职场中的“哆啦A梦”
“21世纪的人才应该左右脑并重,既创新又实践。”这是李开复在任职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时说过的一句话。21世纪要求人才不仅有自己的专业技术,更要求人才跨越专业的局限,在不同的领域不断完善自己。对于职场人来说,做一个IQ(智商)、EQ(情商)、SQ(灵商)都高,近乎“全能”的人似乎成为一种趋势。他们正如漫画人物“哆啦A梦”,能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完成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下,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将视线集中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的复合型人才身上,也导致了不少求职者抱怨自己找不到工作。企业和求职者就像两条永远无法相交的平行线,走在各自的轨道上,擦不出“火花”。
近年来,外语类毕业生去向已完全呈现多元化态势,那些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同时具备金融、法律、经贸、外交、新闻、中文等知识背景的外语类毕业生逐渐成为契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 “证”多不如“技”多
时下,大学校园里怀揣驾驶证、律师证、会计证、秘书证、金融工程师、商务工程师等专业证书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说,多个“本本”多条路,就业的时候能派上用场。
赵强也一直信奉着这个“真理”,大学四年专业知识不说学的精不精,证书倒是考了不少。“甭管以后能不能用上,有总比没有强,现在企业老板不都喜欢多技能人才嘛,证书就是最好的凭证。”抱着如此心态的赵强信心满满地参加了一家游戏公司的面试,结果并不理想。
“面试官根本就不看我的那些证书。我是学计算机的,他却一直在问我营销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更让赵强心里不平衡的是,和自己一起去面试的同学郑凯在第二天就接到了录取电话。“大学的四年他都用来打工了,网页设计、软件开发、销售、甚至广告公司的公关他都干过。”
赵强与郑凯的面试官李建国表示,之所以会选择郑凯是因为他有丰富的打工经历,且从事行业的跨度比较大,“郑凯有工作经验,既能搞技术,又能做销售,干过公关说明他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有计算机和管理学的双学位,这就为他以后的转型打下了基础。”李建国认为,赵强虽然有很多资格证书,但空有理论而没有实践。
职工 职场“跳蚤”不受欢迎
庞明作为一个“骨灰级”的职场“跳蚤”,一年内连续跳槽6次,平均每两个月就要换一份工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喜欢”、“没有归属感”。
“为了养活自己,当初毕业的时候找了个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想着‘骑驴找马’,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对口的工作。”工作快四年的庞明不但实现最初的目标,反而把“跳槽”当成了一种习惯,一份工作往往做两三个月就后悔莫及,转而又心生跳槽之念。
“我什么都干过,房地产售楼、电视台摄影、保险公司营销员、广告公司策划,包罗万象,虽说跳槽经历多,但我也学了不少东西,我自认为是个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庞明颇为自豪地说。
作为用人企业,是否也认为可以将庞明这样的人划归入“复合型人才”范畴中,中铁一局电务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主管白明涛明确表示,这种跳槽的危害性相当大。从职业发展来看,使职业积累断层,缺乏连续性,跳来跳去,除了跳槽经验,什么职业资本都没有,最后连跳的实力都没了。跳槽也是最劳民伤财的事情,自己把自己给推向残酷、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赔了夫人又折兵。“即使他每一份工作都做得很好,一人具备多技能,但对企业没有归属感的人,是不被企业欢迎的。”
企业 复合型人才“千金”难求
“以前我们招聘更注重经验,现在要求既具备市场营销沟通能力,又能策划营销方案,同时能够懂得技术支持上的实现模式。单一型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经理段凝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公司与一家银行洽谈业务合作模式,就需要洽谈人员不仅熟知本公司的业务流程、产品性质,并且了解银行的业务大致流程以及在技术层面能否实现这种合作模式,这样才能在现场直接敲定方案。“原本需要几个人联手完成的工作由一个人来完成,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降低用工成本。但这样的人高薪都招不到。”
“现在的复合型人才真是千金难求,即便能招到,流失率也很高,整个市场的需求让这种人才成了香饽饽,复合型人才‘钱’途无量,‘挖角’是常有的事。”西安美华金唐国际酒店人事专员李宁宁说,真正意义上符合“复合型”的人才可谓凤毛麟角,为了弥补这一缺失,酒店通过‘以老带新’、轮岗培训、内部培训、外部学习培训等方式增强职工实操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更容易对企业有归属感,社会上招聘难,我们就‘自给自足’。”
目前,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走高。对于职场人来说,把自己打造成为复合型人才是个很重要的发展思路。但这其中需要避免一些误区,比如,有人认为所谓的复合型就是什么都干一点,什么都了解一下,还有人认为复合型就是要通过不断地转换工作来实现。
中铁一局电务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主管白明涛认为,复合型人才一定要建立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这样才会复合得有道理,复合得有效益。这样才能让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