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米袋子”省长负责 “菜篮子”市长负责
避免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2011年,物价不断上涨让老百姓感到压力很大。网友遥远的梦在微博中记录到:“物价涨得真快,西红柿比鸡蛋贵,大蒜比大肉贵,吃碗优质凉皮都要下决心了。”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的滑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每个月买菜要比以前多花好几百块,占工资的比例已经比较高了,她说:“听说省里在开两会,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让物价降一点,工资涨一点。”
收入要跑赢CPI
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赵正永省长晒出了“成绩单”,2011年我省GDP增幅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6%,居民消费价格预计全年上涨5.7%,居民收入不但跑赢了CPI,而且还跑赢了GDP。对此,省人大代表欧阳克刚认为,去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超过了GDP的增长幅度,是一个好的基础,要不断巩固。他指出,扩大内需,首先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要正确处理速度、结构和物价三者的关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围绕这一思路,我省明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15%以上,物价涨幅将控制在4%左右。两相比较,收入增速将比物价增速快10%左右,群众生活将更加殷实。
不要让涨价影响生活
“物价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负担,老百姓对物价上涨反映强烈,稳定物价是天大的事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确保农副产品有效供给,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继续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众不因价格上涨影响基本生活。
在向人大汇报我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表示,我省将加快实施新一轮“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加强市场物资供给和调配,重点做好粮食、生猪和蔬菜的储备和供应,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我省将继续完善应急粮油储备设施,完成粮食购销任务,用好粮食风险基金。贯彻落实价格条例,完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报制度,切实加强教育、电信、房地产等民生价格监督,适时启动价格异动应急预案,抓紧完善各级政府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继续运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物价补贴。狠抓清费治乱,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行为,必要时公开曝光部分典型案例。
省人大代表姜长智认为:“重点应该稳定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价格。”
提高收入,促进消费
在咸阳一家纺织厂打工的陈琳告诉记者:“这两年厂里加了两次薪,算起来幅度不小,但是原来基数太低,实际没涨多少钱,还是不够花,希望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大家的收入高起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方针,把提高居民收入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祝作利在汇报中解释了具体计划,我省将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水平,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城乡低保标准和社会利益群体收入正常调整机制。积极开辟新的增收渠道,更加注重增加群众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高个别收入偏低行业工资水平,切实保障农民工劳酬同步。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