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小微企业如何应对经济转型之痛
我国的小微企业在2011年经历了不寻常的一年,去年1至7月份全国中小企业总体利润率不足3%,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长三角、珠三角的许多企业出现停工甚至倒闭。
新一轮的大规模用工对接即将开始,从目前的观察来看,不少地区又开始出现“用工荒”苗头。这对于利润本已经很低、无力提高工资水平的小微企业来说无疑又是一次考验。随着国内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原有的这些优势已逐渐消失,内需、外需都开始出现增长乏力迹象,小微企业面临着再一次转型的压力。
经验来看,小微企业的优势在于“船小好调头”。从这一点来讲,小微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受大经济形势的影响,如果我国经济转型得好,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小微企业就会“大树底下好乘凉”。
由此来看,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首先应紧盯机遇。除了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国家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家政服务业、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这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这些产业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新的技术,正好可以充分发挥小微企业投资少、经营灵活的优势。
其次要练好内功。在各个产业普遍出现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谁的管理更科学、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更低,谁就能占得市场的主动。小微企业必须尽快摒弃过去的粗犷经营方式,尽可能以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决策,不断提高资源、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政府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也应更有作为。除了尽可能降低小微企业各类行政、税收负担外,还应加大金融扶持,鼓励社会创新、创业,为小微企业创造更好发展环境。此外,“国进民退”现象值得警惕。产业的整合、企业的兼并重组是经济运行中的正常现象,但应遵循市场规律,一味通过强制合并,不一定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可喜的是国家已充分重视到小微企业的困难,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出,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各地政府及相关金融机构也出台扶持措施,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的税负重、融资难等问题。(袁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