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2月09日
职场
04

“三碰头”加剧“招工难”

今春“用工荒”还需分类化解

年年招工,年年喊“荒”,几乎已经成为沿海中小企业节后开工的“第一关”。

然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受国内外经济新形势、省域产业步入新格局、务工群体产生新诉求等多重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实体经济今春“招工难”呈现出“三碰头”现象:一方面务工群体强烈要求提高待遇而雇主自身仍陷生存困境,另一方面,中西部崛起快与东部产业转型慢并存,导致一线劳工供需矛盾扩大。与此同时,劳动力向三产服务业流动而导致二产制造业“招工难”加剧……多重压力积聚交织,用工难题亟待理性化解。

记者走访发现,眼下沿海部分地区出现的“用工荒”,同时面临较为明显的“三碰头”特征。在沿海中小企业普遍经历了“史上最艰难一年”的当下,企业用工状况正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务工群体强烈要求提高待遇而雇主自身仍陷生存困境。记者在杭州、温州、绍兴、金华等地采访了解到,不少中小企业自2008年以来已经连番提高工人工资,几乎每次涨幅都在15%左右,有的企业工人工资累计涨幅接近翻番。绍兴县振亚印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华良告诉记者,3年前工人每天上班12个小时,月薪1800元;现在包吃住、带空调,工人一个月可以拿到3500元。但在温州乐清一家电子仪表厂上班的江西农民朱仕屿说:“现在物价那么高,每个月除掉生活杂费,手机不敢随便打,香烟都要算着抽。”

而沿海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普遍认为去年是“史上最艰难的一年”。徐华良说,1个月之前工资涨到3500元,工人已经在要求开年后要提高到4000元,否则不来了。另一方面,中西部崛起快与东部产业转型慢并存,导致一线劳工供需矛盾扩大。

与此同时,劳动力向三产服务业流动而导致二产制造业“招工难”加剧。

针对今春“用工荒”面临制造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分布、流向等三方面的矛盾,一些企业和基层官员呼吁,应针对不同情况,分类疏解沿海地区的用工矛盾。

一些受访者建议,政府应坚定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

绍兴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朱永潮说,现在80后、90后的小青年,不愿意干枯燥的工厂活,更何况搞三产赚的还比二产多。去年底这个局开展的企业用工情况调研发现,从用工结构看,45岁以下的青壮年务工者占比较高,达到75%,46岁及以上年龄的务工者占比25%,但稳定性较高。朱永潮等人表示,随着国家提倡进一步发展服务业,我们有必要提前预警,注意引导劳动力的合理分流,避免一大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待业人群出现。

在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尚待“转暖”的当下,切实减免企业负担,仍然是缓解用工矛盾的重要一环。

(黄深钢 张遥 商意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