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黑匣子”的守护神
测号工每天要从各个方面检测机车“黑匣子”。
“今天是春运的最后一天了,春运一结束我们就稍稍松口气。”2月16日,春运的最后一天,西安机务段机车整备场依旧繁忙,高处俯瞰下去,几十辆机车(俗称火车头)停放在整备场,十分壮观。代普辉身穿明黄色工装穿梭在机车间,作为车载车间的测号工,他主要负责机车“黑匣子”的维护工作。
火车上的“黑匣子”专业称为LKJ系统,它在机车运行过程中全程监控列车的运行状态和过程,记录司机的操作,为司机安全操控提供参考。“别看它叫‘黑匣子’,但与飞机上的‘黑匣子’相比有很大不同。”技术人员介绍,LKJ系统是由复杂的传感器、主机、显示器等部件组成。除了记录列车行驶过程中的数据之外,还能根据路况智能地提醒司机前方路况等信息,比飞机上的“黑匣子”功能还要完备。
跟随代普辉,记者登上了韶山ss7e型机车,由于许多操控流程需要司机与测号人员共同完成,所以机车在进入整修场后火车司机还要留守在驾驶舱内。驾驶这辆韶山机车的司机叫赵西安,凌晨刚刚结束从北京返回西安的值乘。虽然疲惫,但赵西安打趣道:“我一会就交班休息了,可这辆机车晚上还得出发,它比我辛苦。”
除了在驾驶舱内检测设备,并用专用的IC卡导出数据外,代普辉还得钻进地沟里检测系统中的传感器,整个过程耗费近半小时。而这样的工作,代普辉一个班(12小时)要重复几十次。
“轮完一个大班(一天一夜,之后休息2天),昏睡一天,迷糊一天,好不容易清醒了,又该上班了,家里根本顾不上。”许多测号工向记者感慨。在春运的繁忙时期,加班是家常便饭,不少职工已经很多年没和家人一起吃过年夜饭了。遇到更换参数的时候,测号工们经常是午餐、晚餐一同解决。
机车黑匣子会实时记录列车行进的各项数据,这些数据经由测号工提取后,将会交给数据分析人员分析,查找安全隐患。
“以这趟T42列车为例,需要我们分析的数据有几千条,分析一套数据下来眼睛都是酸涩的。”李红霞在数据分析的岗位上工作已经近20年了,她笑言,这20年间,伴她一同成长的便是自己的眼镜度数。
目前数据分析员所使用的分析软件也更新至第三代。与过去相比,新一代分析系统更加细致,相应的检测项目多了,数据分析员的工作量也有所增大。虽然工作愈发繁琐,但李红霞说,每次发现安全隐患都让她有一种成就感,毕竟自己的工作关系全车人的生命安全。
春运以来,代普辉、李红霞这些“黑匣子”守护神共检测机车超过5600台次,消灭各类安全隐患80余件,在幕后默默奉献,保障广大旅客的出行安全。
本报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