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01日
综合新闻
02

陕西锐意探索为全国医改提供多种“推广样本”

陕西探索出县级公立医院分层次改革的多种模式,其中经济条件较好地区进行长效投入应保尽保、中等发展水平地区医院回归公益、进行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综合改革进行一体化管理,初步实现了医药成本降低、医院公益性恢复、百姓从中受益的多赢局面。

天然气、石油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府谷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于陕西省前列,这个县医改起步稍晚,但在制度设计中注重了科学规划和全方位保障。府谷在建立投入机制时,既补医疗机构,又补城乡居民。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人员工资、乡镇卫生院经费和县级医院的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全额预算,同时提高新农合补偿标准及门诊统筹。

对于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陕西省洛川县尝试城市医院团队式帮扶县级医院,初步解决了基层医疗条件薄弱的问题。

2010年,洛川县医院和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签订了5年托管协议,由延大附院全面负责洛川医院的医疗服务、业务管理和未来建设。目前延大附院已经派出60多名专家教授分批到县医院进行帮扶指导,重新规划建设科室,并向县医院免费赠送了30多套医疗设备。

公立医院完全回归公益属性,是子长县医改的亮点。子长县公立医院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并把公立医院由差额预算单位改为全额预算单位,政府还逐年清还县医院的历史债务。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子长县的公立医院总诊疗人次年均以23.3%的速度增加,与改革前相比,这个县出院者平均费用下降了31.8%,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了37.5%。

地处秦岭南麓的镇安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较为严重。对于这一类贫困地区,陕西省在医改试点中围绕“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和少生病”推行综合改革。

据镇安县县委书记张盈安介绍,为了让群众看得起病,镇安县在全国首创了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通过确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单病种的医疗费用定额,合理划分补偿和个人自付的标准。同时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无缝衔接机制,在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参保的基础上,推行经医保报销后的医疗救助“直通车”式报销模式。

从今年起,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陕西省的107个县市区全面启动,通过改革县级医院将重新回归公益性,并将公益性和新体制结合,在县级区域里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预防在基层,90%的群众能在县里得到救治的目标。 (杨一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