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在改革创新中培育企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华炜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侧记
牢记嘱托 认真履职
三月的北京阳光明媚,一年一度的盛会春天般如约而至,备受瞩目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这里开幕。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华炜,承载着集团公司11万余名职工、60多万职工家属的期望和重托,随陕西代表团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代表一起,精神饱满地步入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华炜代表听取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表示高度认同,倍受鼓舞。他认为,总理的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客观准确,部署工作思路清晰,落实措施切实可行,一定能引领中国改革发展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3月10日下午,在陕西代表团审议中,华炜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带来的有关议案,作了发言。
华炜说,几天来我们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这两个《报告》。这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关注民生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2005年1月2日,温家宝总理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铜川矿业公司下石节煤矿井下视察时嘱咐我们: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一定要抓好安全生产,要对矿工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要爱护每一个矿工的生命,让大家平安下井,平安回家。近年来集团安全生产水平逐年提高,杜绝了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原煤百万吨死亡率去年已降至0.127,较全国平均水平低77.5%。今年我们的安全生产目标是,用“零违章”和“瓦斯零超限”来实现“零死亡”。在煤炭和化工这样的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我们正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安全生产。
他说,这几年一路走来,有不少体会,最重要、最根本的有三条。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极为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适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为我们确定了“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的战略,为我们指明了一个符合企业实际的、主业突出的发展方向;三是我们始终坚持强化管理,与同行优秀企业对标,坚持与民营企业合作,做项目,做大项目,在引导民营资本共同发展中创新机制,坚持在改革重组中培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去年7月10日,温家宝总理再次到陕西,到陕煤化集团重装公司视察,语重心长地嘱咐:“改革的步伐不能停,创新的步伐也不能停。”华炜汇报说,我们牢记总理的要求,把功夫下在走循环经济之路,走节能减排之路,走煤炭分质利用、高效清洁转化之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省委、省政府“拐弯超车”的战略部署,努力实现今年销售收入再翻一番,突破1400亿,利税突破300亿,力争进入世界500强。
华炜最后建议说,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我国能源资源赋存条件决定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改变。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实现煤炭清洁转化,大力推广洁净煤利用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就成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必然战略选择。建议,一是加大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和示范。加大财政和税收支持力度,近一步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二是结合我国煤炭“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和“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特点,研究建立我国煤炭就地转化与科学输配方案,近一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华炜代表发言后,温总理说,你的建议是正确的,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清洁、绿色、高效利用是能源发展唯一的道路,煤炭必须研究就地转化、科学输配,同时必须抓好煤矿安全生产。
过去的5年,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由112亿,增长到709亿,增长了5.3倍;原煤产量由2752万吨,增长到1.0186亿吨,增长了2.7倍;总资产由153亿,增长到1940亿,增长了11.7倍;利税由12.6亿,增长到248亿,增长了18.7倍;职工人均收入由14700元,增长到68000元,增长了3.6倍,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省和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能源报》、《中国企业报》、《中国煤炭报》、《中国化工报》、《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记者,对华炜代表进行了专访,并围绕集团公司发展业绩和他的议案作了深人报道。 (孙鹏 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