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潇洒还是冲动
职场刮起“裸辞”风
每年3月,琳琅满目的招聘进入到了旺季,许多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尝试跳槽,更有部分白领选择用“裸辞”的方式开始自己新一轮的求职路。是潇洒还是冲动,越来越多白领徘徊在“辞”与“不辞”之间。
明天该去哪里上班?这是28岁的西安市民张文华最近正在考虑的问题,今年年初他刚刚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国企工作,但他并不知道新工作什么时候会到来。和张文华一样,春节后上班不到一个月,程姗姗也辞去了自己在银行的工作。此刻的她正在海南享受阳光和沙滩。“我打算休息一个月,之后再找工作也不迟。”她说。
像张文华、程珊珊这样还没有找到新工作就已经辞职的人,人们称他们为“裸辞”族。
工作无趣“裸辞”盛行
“我裸辞了!”此时陈晓琳正略带兴奋地给朋友们发着短信。“当工作让你疲惫不堪或越来越不快乐时,就应该辞职。”摒弃了“骑驴找马”的传统,陈晓琳毅然决定辞职回家。
晓琳告诉记者,自己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之前一直在西安三桥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做市场营销策划,工作不到一年她的薪水就升至3500元。“虽然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单位的肯定,涨工资和升职都有很大的希望,但让我不能忍受的就是上司的管理方式,没有人情味儿,令人心寒。”
陈晓琳说,自己的领导是一位40岁左右的男性,虽然对她青睐有加,但他强势的办事作风让自己和同事们很难接受。“人人都有工作压力,可每次一出现问题,他就劈头盖脸、言辞粗俗的骂我们,太伤人自尊了。”
辞职后的晓琳准备出去旅游,让自己先从过去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环境中走出来,然后再去考虑找新的工作。“钱是永远赚不完的,我希望自己能趁着这段时间好好调整下自己,争取早日找到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工作。”
一项由《环球》杂志以及搜狐网联手发起的职场调查显示,“裸辞”现象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近万名参与调查的人当中,有过“裸辞”经历或正在考虑裸辞的高达43.42%。而这部分受访者中又有超过半数的人表示,之所以辞职主要是因为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或快乐。
风险与机遇并存“裸辞”需谨慎
“80后”的魏俊在职场混迹6年有余,如今身为一家团购网站中层管理人员的他对自己的职业只求一个字——稳。“工作中遇到不顺、压力过大的时候,我也想过辞职休息一段时间。但面对每个月的房贷、车贷两座大山,我也只能一忍再忍。”在魏俊看来,裸辞是要有资本的,至少要保证短期内的生活基础有保障。
并不是所有人“裸辞”后都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的人甚至会退步,找的工作或许还不如现在的工作。魏俊说:“在做好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准备前,我是不会轻易换工作的。”
“裸辞去找别的出路,本来就是想在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有所改善,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又何必折腾呢?”在西安高新区一家外企工作的小王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一份新的工作,胜任新的任务,那么最好是在原地老老实实待着,先在本职工作岗位锻炼成熟了,才能有能力和资本去找别的更满意的工作。
网上现在流行着这样的一个公式:“魄力+财力+才力=快乐裸辞”,“裸辞”的背后其实是需要有财力和其他因素共同支撑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定经济基础,一旦不能立即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那么裸辞就只能是一种奢侈,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拮据,长时间找不到如意工作甚至会对家庭造成影响。在记者采访中,一位马女士在说到自己“裸辞”的经历时满是悔意,因为一时冲动辞掉了办公室文秘工作的她在家待业半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经济拮据时她只好向父母求助。
面对“裸辞”个人企业都应反思
当“裸辞”成为现象,当跳槽越来越难,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专家尹小俊。他认为,“裸辞”现象的增多表明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开始重视自己内心深处对工作幸福感的追求,而不再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这是一种社会进步,但必须谨慎理性对待。
“虽然部分‘裸辞’行为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但也有一些是内外矛盾刺激下的冲动。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裸辞’一方面可以脱离当前的压力状态,摆脱束缚,给心情放假,对身心健康有帮助。但它也有不好的一面,当度过一个月或几个月的‘自由期’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骤增,如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以及对未来的迷惘与痛苦等。另外,一个习惯了群体和团队生活的人突然间变成了‘独行侠’,缺少社会活动,容易产生孤独感。”在尹小俊看来,不加考虑的“裸辞”是对个人不负责的行为。职场新人辞职前不仅要有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和规划,还要保证自己有能力找到一份更利于发展的工作,将这段“职业空白期”转变为真正的“裸辞蜜月期”,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一些想通过裸辞来调节情绪、逃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人来说,‘裸辞’并不是‘万灵药’,因为任何工作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想办法化解压力才是最好的方法。”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尹小俊建议企业应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摒弃冰冷的管理模式和苛刻的制度要求。“一味要求员工提高素质来适应社会,企业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一些‘国企’气息浓烈的单位,应该多花时间来想一想如何让员工都能够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
本报记者 鄢山宇
“裸辞”,需要勇气,更需要坚强的后盾——你给自己存够了“裸辞”的本钱了吗?该存上多少“裸辞”才能维持正常生活呢?前程无忧日前就“裸辞准备金”发起了网上调查,逾9成的受访者都表示会为自己存上一些“裸辞准备金”。其中47%的受访者表示存1—3个月的当地平均工资就可以,20%的受访者会存3—6个月的当地平均工资,更有15%的受访者表示要存上1年以上的当地平均工资才敢“裸辞”。只有14%的受访者潇洒地表示没钱不要紧,如果做得不开心,先辞了工作再说。
采访手记:在采访过程中,已经“裸辞”的和准备“裸辞”的年轻人都在讲述着职场中的那些不愉快,辞职仿佛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将他们从工作的深渊中解救出来,获得自我。然而,职场有“寒流”,“裸辞”带来的经济困窘、无所事事的空虚、职场道路上的迷茫以及因为职场断层而产生的各种风险都是摆在求职者眼前。如果你鼓起勇气准备“裸辞”,请及时进行新的职业规划,辞职后三个月内是你重新就业的黄金时期。如果超过三个月还没找到工作,“裸辞”将变成“职场裸奔”,那时不仅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焦虑,再次就业的难度也会增加不少。